新聞評論﹕法國大罷工的失敗

孔祥烱

 

今年五月法國大選選出保守派沙高斯(Sarkozy)為總統﹐他主要的政綱就是要減稅、減低國民對福利的倚賴、及使法國工商業增加生產力﹐可以回復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六月國會大選﹐保守派又再奪得大多數議席﹐使沙高斯能大膽推行改革。但很多新聞評論家都懷疑他能否成功﹐因為過去多個總統提出改革﹐結果都被強大的工會制止了﹐例如前總統施勒(Chirac)在1995年提出修改福利制度﹐引起三個星期大罷工﹐最後施勒總統屈服。

 

大罷工過程

沙高斯上任後立即將改革福利制度的議案送入國會﹐很多改革都獲迅速通過﹐而人民看見他勤奮工作﹐大部份都表示滿意他的施政。另一方面﹐工會看見沙高斯不懼強烈的阻力屢行他的諾言﹐知道鬥爭是不可避免﹐便計劃在十一月與政府正面鬥爭。

工會在十月中旬已嘗試小型罷工﹐感覺時機成熟﹐於是在11月14日發動全國公共火車及地下鐵路大罷工﹐使倚賴公共交通上班的人需要找其他交通公具﹐結果整國交通混亂﹐人人都花費很多時間。

這次像以往法國大罷工一樣﹐一群工會罷工﹐其他工會支援﹐結果罷工者包括印刷工人(結果很多報紙不能印發)、能源及發電廠工人(結果很多油站關閉)、海關和稅收之公務員、消防員、部份教師、大學生(結果很多大學取消上課)等等。當然他們都有不同理由而開始罷工﹐有些抗議政府以裁員來削減財政赤字﹐有些抗議政府削除不公平之提早退休制度(就是一些行業准許工人五十歲退休﹐而其他行業則只能在六十歲退休)﹐有些抗議政府容許大學向私人機構籌款﹐但他們共同的目標就是強迫沙高斯總統終止改革。

但沙高斯在大罷工後便沒有露面﹐只在一星期後向全國人民表示他改革的目標堅決﹐絕不屈服﹐與工會的談判則由總理和勞工部部長負責。最後﹐各運輸工會讓會員投票決定是否要繼續罷工﹐而大部份工人決定停止罷工﹐維持了十天的大罷工正式結束﹐雖然仍有其他行業工會不願意停止﹐但大勢已去﹐相信不會拖延太久。

 

為何大罷工失敗呢?

(一)大部份人民不支持罷工﹕法國經濟走下坡﹐是有目共睹的﹐人民都知道沙高斯所提出的改革是有必要的。當大罷工開始後﹐民意調查報告有70%人民支持總統、反對工會罷工。最後更有示威者遊行支持總統要強硬處理。當上班市民浪費時間、油站關閉、商店生意下降﹐市民和商人都異口同聲埋怨工會。當一些極端罷工者破壞鐵路電線時﹐人民更認為工會支持不法行為。罷工者看見形勢不利﹐只有最後讓步。

(二)政府策略的成功﹕總統以低調處理大罷工﹐不作倉促行動﹐使工會知道政府站於有利的地位﹐自己很難會成功。另一方面﹐政府亦使用分化的策略﹐勸諭溫和派之工會開始談判。當一些工會接受談判時﹐很多罷工之工人便投票停止罷工。

(三)總統施政的作風﹕沙高斯從政以來一直作風明朗﹐講做就做。當自己政黨內當權派反對他﹐他仍不懼怕﹐鼓起勇氣堅持自己的理想。上任總統以後﹐仍然維持原有態度。當他向全國人民宣佈他絕不屈服﹐工會知道勝利的機會極微﹐只有最後讓步。

 

結論

沙高斯總統這次的勝利是極重要的一步﹐因為他向人民証明了強大的工會亦要向改革讓步﹐為未來多種改革打了好的根基﹐以後數年統治的困難將會減少。

文化學者認為﹕法國自法國大革命1789年以來﹐人民習慣了「革命性文化」或「對立性文化」﹐就是二百年來一直以強權對立來解決問題﹐引致近年來法國多次大罷工﹐嚴重打擊法國經濟﹐使法國成為歐洲之經濟病夫﹐這次經過短時間對立後而結束﹐可能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新模式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