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教會 :信條與聖禮
67. 信條是否重要?
a. 「信條」這字源於拉丁文credo,意思是「我信」(使徒信經的頭二字)。它包括:
- 信仰的簡短聲明,是信仰重點的撮要。
- 聖經教義的解釋及闡明,卻不具神聖權威。
b. 信條的重要性:
- 有些基督徒不喜歡信經及信條,因為他們反對形式主義,但每間教會都會有一些信條,有時被稱為信仰宣言。
- 信條引導教會成員明白聖經的重要真理。
- 信條將多元化的教會統一在共同教義上。
- 作為權威標準,信條在有爭論時能解決紛爭,有助於分別異端與正統。[異端(意思是依據個人意見或自我抉擇而與教會的合一有分歧)是在信仰的基要事上採取自選的觀點,與一直以來被接受的正統教訓有所抵觸。]
- 信條防止誤用,如防止有不同信仰者誤用教會的物業。
- 信條作為標語或聲明,向世界宣佈教會的信仰。
c. 歷史性信條:
- 使徒信經(第二世紀)及尼西亞信經(主後325年)均被所有正統教會普遍接受。根據奧古斯丁、亞奎那及馬丁路德,使徒信經仍是基督教信仰最佳的撮要及最可靠的途徑去認識基督教信仰的中心。
- 重要的歷史信條:長老會的韋斯敏特信條(1646年)(被保守教會廣為接受),路德會的奧斯堡信條(1530年),改革宗的希忽特信條(1562年),聖公會的三十九條信條 (1563)。
68. 為何會有宗派?
a. 宗派之定義:具有獨特教義及管治系統的宗教組織。
b. 宗派之來源:宗派之形成在於不同群體的基督徒在不同文化和不同的歷史時代中聚集 及組織起來。
c. 為何神容許宗派存在?
- 事實上,對非基督徒而言,宗派的存在顯示教會缺乏合一。
- 不同宗派有異於:
- 非基要教義:如長老會及改革宗的加爾文主義,和循道會及播道會的亞米紐主義。
- 崇拜形式:如聖公會及路德宗強調莊嚴崇拜。
- 基督徒生活之重點:如循道會強調聖潔生活。
- 事工:如宣道會強調差傳工作。
- 藉著宗派的多元化,他們履行教會的功用去照顧和牧養不同文化背景及不同性格的基督徒。
d. 對宗派的正確態度:
- 基督徒所共同持守的(如聖經及使徒信經)比各宗派所標榜的任何要點更重要和更具決定性。正如Didache(第二世紀基督教的一份重要文獻)所述:「在獻上的餅裏(聖餐用的餅),很多不同的麥子合成了一團。」所有真基督徒都是基督身體內的弟兄姊妹。
- 千萬不要讓宗派主義引致你對自己宗派傳統上某些特徵而自傲和自豪,因而抗拒其他宗派。
e. 合一運動:將不同的宗派統一的運動。如世界基督教協進會。
- 通常的結果是原來蓬勃的宗派主義被低效率的合一運動所取代,而其教導及道德標準亦被降低至最低的共同標準。
69. 施恩的渠道是甚麼?禱告是甚麼?
a. 施恩的渠道是那些在教會中的活動,神藉此賜予基督徒更多的恩典。 有些人認為只有洗禮和主餐是施恩的渠道。有些人則包括禱告,教導神的話,崇拜,教會紀律,施捨,屬靈恩賜,團契,傳福音,對個人的個別服事。
b. 禱告是個人與神溝通。
c. 禱告的目的:
- 禱告不是要使神知道我們的需要,因為神知道一切(太6:8)。
(1) 禱告表示我們對神有信心,藉禱告我們的信靠和信心能在神裏面增長
(2) 禱告是與神有團契(或交通),藉此增強我們對神的愛心
(3) 禱告使我們學會感恩,謹記一切都是出於神
(4) 禱告讓我們將擔子卸給神
(5) 透過禱告,神容許祂的兒女有份於祂的工作
d. 禱告的果效:禱告能改變神的行動(雅4:2; 路11:9-10; 出32:11-14; 歷下7:14)
e. 禱告的正確態度:
(1) 按神的旨意禱告(約15:17 ; 約壹5:14-15; 太6:10; 26-39): 神的一般旨意 可從聖經得知, 如神的誡命和應許。聖靈也引導我們禱告(羅8:26)。 若我們 不知道神的旨意如何,我們就應先尋求更深明白,然後跟據自己的信念祈求。
(2) 用信心禱告,並對神的答允有真實的信心(來11:1; 可11:24; 太21:22; 雅1:6)。
(3) 連續不住的禱告(創32:26; 路6:12; 可14:39; 太18:1-8)。
70. 聖禮是什麼?
a. 定義:
- 「聖禮」這詞出自拉丁文sacramentum,它的意思是奧秘如今被顯示出來或一個表徵。
- 以神的聖的禮儀,表明神在基督裏的恩典。
b. 種類:基督教接受兩類的聖禮 -- 洗禮和主餐(只有這些是基督囑咐我們去遵守的)。 天主教另增五項:堅振(堅信),苦行,為垂死的人抹油,聖職任命(按立神父),婚禮。
c. 聖禮的性質:
(1) 可看得見的徵號,用以幫助信徒明白及記念神在基督裏的救贖。
(2) 以信心參與聖禮者,得以領受恩典,與有基督有更親蜜交通, 靈性得以增長及加強,並對救恩更有確據。
(3) 信徒藉聖禮向神表示信心和順服:雖然聖禮並非得救的必要條件(彼前3:21), 但是基督曾吩咐我們遵守,若故意疏忽聖禮,就等同刻意及持續地違抗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