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基督教在中國

時代七《近代教會(3)﹕教會合一運動及適應(主後19002000年)》第

24.1  國早期的天主教宣教

        24.1.2  唐朝 [618907]

·         聶斯多留派﹕聶斯多留派信徒差派宣教士阿羅本(Olopan)到中國 [635]。他們特意在表面上佛教相似因為當時佛教是一個流行的宗教。後來皇帝決定清除佛教 [845]﹐基督徒也9世紀末隨之消失。

        24.1.3  元朝 [1271–1368]

·         約翰神父﹕方濟各宣教士約翰.孟高維諾(John Montecorvino)到訪北京﹐大約帶了10,000人信主。到了1342年﹐一共有大約30,000位基督徒﹐但他們大部份是蒙古人。

        24.1.4  明朝 [1368–1644]

·         利馬竇Matteo Ricci1552-1610)﹕耶穌會修士16世紀末來到中國南部,利馬竇其中一個精通中國語文和中國文化。他被邀請到訪北京宮廷 [1601]。在他家中帶領人信主﹐而所有這些信主的人都極有學問﹐他們最後亦幫把福音傳給其他人。到了1700年﹐耶穌會聲稱總共有300,000的跟隨者。

        24.1.5  清朝 [1644–1911]

·         耶穌會修士﹕康熙皇帝最初准許耶穌會修士自由傳教 [1692],但由於在中國傳統禮儀上產生許多爭論﹐康熙皇帝下令驅逐宣教士 [1721]。之後﹐基督教被全面禁止 [1775]﹐羅馬天主教會在中國的工作被完全被結束了。

24.2  十九世紀

        24.2.1  基督教宣教士

·         馬禮遜Robert Morrison (1782–1834)—蘇格蘭人﹕他在廣州定居下來(最後甚至在那裏離世)[1807]﹐並且盡他一生的精力把聖經和其他的基督教書籍翻譯成中文。他在中國事奉了27年。

·         戴德生Hudson Taylor (1832–1905)—英國人﹕他創立了中國內地會 [1865]。中國內地會帶了超過800個宣教士到中國﹐他們創辦了125間小學讓基督徒的兒女就讀﹐並且藉此18,000人成為為基督教徒。

·         劍橋七傑7位劍橋的畢業生加入了中國內地會 [1885]

24.3  二十世紀

        24.3.1  反基督教活動

·         五四運動 [1919]﹕這是一個反對帝國主義、反文化和反政治的運動。由於基督教被視為帝國主義的一部份﹐這個運動亦反對基督教。

·         反宗教聯盟 [1922]﹕這是由一班知識份子所組成﹐他們反對並批評基督教組織大規模工人罷工﹐許多外國的宣教士則被迫離開中國。

        24.3.2  獨立教會的成立

·         中華基督教會 [1927]

·         基督徒會堂 [1925]﹕由王明道在北京創立

·         地方教會 [1927]﹕由倪柝聲Watchman Nee在上海創立

·         耶穌家庭 [1919]﹕由敬奠瀛在山東創立

        24.3.3  中國神學家

·         趙紫宸 (1888–1979)﹕在早期,他強調基督教是講及愛。他嘗試協調基督教和儒家思想。在後期,他轉向神的話語,並接受聖經超自然的一面,雖然他仍然相信神的國度會由人建立在地上。

·         王明道 (1900–1991)﹕他完全堅持福音派教義,強調讀聖經,承認它是神所默示的。他的首要任務就是帶領非信徒悔改和獲重生的生命。他堅決反對中國社會中的不公平,他強調過聖潔的生活。

·         倪柝聲Watchman Nee (1903–1972)﹕他受蓋恩夫人的靜修主義和彭伯的聖潔運動影響。他常常強調信徒的「內在生命,多過「外在工作」。他對教會的教義跟隨一個獨裁模式,由使徒帶領,而他認為自己就是一個使徒。

24.4  共產黨時代

        24.4.1  第一時期﹕重組 [1949–1960]

·         三自運動共產黨1949執政時﹐中國總共約有3百萬基督徒3000位外國宣教士,全部宣教士在1951年被驅逐出境共產黨政府推動三自教會成立 [1954],不參加三自教會者被壓制所有公開教會被政府控制它們被用來向人民灌輸政治思想。

        24.4.2  第二時期﹕逼迫 [1960–1976]

·         腐敗﹕三自教會漸漸成為了共產黨的宣傳工具。

·         家庭教會﹕家庭教會開始在1960年代成立他們雖然被政府壓制﹐但他們選擇秘密的地方聚會,也成長得快。三自運動和政府合作﹐暴露這些家庭教會的聚會地點

·         文化大革命 [1966–1976]﹕所有公開教會的崇拜聚會都被禁止。教會的聖經、詩歌本、和其他書籍全被燒。三自運動的領袖全被整肅﹐但家庭教會卻沒有停止聚會﹐且時常有神蹟出現﹐讓更多人信主。他們在農村發展得比較

        24.4.3  第三時期﹕適應 [1976–  ]

·         改變政策﹕文化大革命後﹐政府放鬆了針對宗教的政策。崇拜聚會再次在公開的三自教會中開始 [1978]﹐聖經印刷亦再開始,新的教堂被建築。不過政府仍然間中壓迫教會。

·         近期的情況﹕在2006年﹐政府逼所有家庭教會向政府登記﹐並開始了新一輪的逼迫。儘管在這類壓迫性的政策下﹐福音繼續傳開﹐並每日數千基督徒。目前中國內的基督徒估計約有八千萬到一億人。

        24.4.4  本色化Indigenization(處境化Contextualization

·         :「本色化」是外國的文化元素配合本土文化的過程,讓它可以被本土文化所接納。在這裏「本色化」基督教元素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合,使基督教可以更容易中國人所接受。

·         早期強調:嘗試:[1] 中國風格加入禮儀[2] 找出基督教與中國哲學的共同點[3] 以「」的原則會,就是自治,自養,自傳, [4] 強調基督教的貢獻可以幫助國家。

·         保守方向:保守派基督徒的方向批判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基督教現代社會的貢獻,可以成為改革中國文化的力量。

·         需要平衡:「本色化」的目的是好的,但可能過份極端

應用

[1] 珍惜我們的傳統

拯救人的福音是由那些無私的西方宣教士帶到中國的。

[2] 感激神的保守

儘管經過多次共產政府的逼迫﹐中國的教會仍然快速增長。

[3] 避免過去的錯誤

當教會和政府的聯繫太強時,就會出現腐敗。

[4] 應用我們的知識

王明道倪柝聲都強調信徒必須委身過一個全然奉獻的生活。

[5] 跟隨昔日的聖徒

許多中國基督徒都因信仰的緣故被殺或被監禁15-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