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七《近代教會(3)﹕教會合一運動及適應(主後19002000年)》第二課
參考:課本第2冊3435章
23.1.1 自由派樂觀主義的破產
·
自由派神學﹕它壟斷了20世紀初的基督教,教導包括﹕[1] 宗教的着重點在於經驗。[2] 聖經並非無誤。[3] 宗教信仰必須通過人類理性的分析和合乎科學。[4]宗教內所有超自然的部份必須被剔除。[5] 基督教某些信仰必須被拋棄﹐才能適應現代世界。
· 基督教的衰落﹕歐洲和北美出現更多懷疑主義和世俗主義,再不是基督教地區。自由派壟斷了大部份的主流基督教宗派。
23.1.2 新正統派概覽
· 強調﹕[1] 基督教教義的來源是神的啟示﹐[2] 神的超越性﹐[3]運用存在主義的哲學。
· 奠基﹕巴特被認為是這個新神學體系的始創者﹐它被稱為「新正統派」或「辯證神學」。福音派歡迎巴特強調人的罪性、神的超越性、和着重聖經,但他們反對巴特否認聖經是客觀的、歷史性的、命題性的啟示。
· 新正統派的錯誤:他們保留了自由主義對聖經的批判。在救恩論裏也包含普救論的元素。一些保守派的神學家認為新正統派比自由主義神學更危險,因為半真理往往導致基督徒誤入歧途。
23.1.3 巴特Karl Barth (18861968) 新正統派的始創者
·
有關神:神是超越(一個「完全的他者」)。人無法通過主觀經驗達到神。
· 有關神的話語:神的話語是神透過耶穌基督向人說話,這就是祂對我們個人的啟示。耶穌基督是「啟示的話語」revealed word。聖經是神「書寫的話語」written word,只有當神選擇透過它向我們說話的時候,它才「成為」becomes神的話語。所以,巴特不能稱聖經為神的話語。啟示是一種個人的相遇,而不是信息的傳遞。
· 有關神學:巴特拒絕自然神學。由於所有的神與人的關係是透過耶穌基督,整個基督教神學需要以基督論的角度來解釋。這一原則導致了傳統教義極端的扭曲,例如,利用律法向人們展示他們的罪孽是不正確的。
23.1.4 其他新正統派的神學家
· 布爾仁Emil Brunner (1889-1966)瑞士人:他強調與基督的主觀相遇。他拒絕聖經中的神蹟,他否認亞當的歷史性和耶穌為童貞女所生。
· 蘭賀․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 (18921971)德國/美國人:他強調基督教教義中的原罪,但他相信,社會的罪比靈性的罪更重要,他認為,不受約束的資本主義是破壞性的。
· 理察․尼布爾Richard Niebuhr (18941962)德國/美國人:他關心神的主權。他指責基督徒放棄社會力量和經濟生活的領導權。
23.2.1 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 (19061945)
· 主要著作:他在【作門徒的代價】一書 [1937] 強調:「廉價的恩典就是沒有作門徒的恩典,沒有十字架的恩典,沒有活生生和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的恩典。」他的【獄中書簡】包含新的激進的想法:關於教會的工作(分擔世俗的問題)和從神獨立(世界已經長大,可以自己解決問題)。
23.2.2 非宗教的基督教Religionless Christianity
·
「無宗教的基督教」:潘霍華談到「無宗教的基督教」,因為宗教是一個人的努力,藉此尋求躲避神。他質疑人是否需要宗教化才能成為基督徒。他提出,一個今天的基督徒必須以世俗的方式生活在他的信仰中。但是,因為潘霍華強調人離開神的獨立性,他奠定了世俗神學和「神死神學」的基礎及發展。
23.3.1 存在主義神學
· 田立克Paul Tillich (18861965)德國人:他的書根據存在主義哲學解釋神學,而不是根據聖經。他否認神的位格。他違背了大多數基督教正統教義。
· 布特曼Rudolf Bultmann (18841976)德國人:他認為新約的信息被神話籠罩,因此必須「消除神話」,他認為道成肉身、復活,和第二次降臨等教義都是神話。
23.3.2 馬克思主義與基督教的對話
· 羅買卡Josef Hromadka (18891969)捷克人:他強調基督徒不可被馬克思主義的無神論誤導入歧途。
23.3.3 希望神學Theology of hope
· 莫特曼Jόrgen Moltmann (1926 )德國人:他認為希望是聖經信仰的中心。但這是不希望「屬靈」的救恩,而是希望有一個新的社會秩序。基督徒需要加入反對貧困和壓迫的鬥爭。
23.3.4 信仰植根於歷史
·
潘蘭堡Wolfhart Pannenberg
(1928 )德國人:他強調神的啟示在歷史中出現,尤其是耶穌基督和祂復活。他使歷史成為權威,而不是聖經。他認為童貞女生子是一個神話。
23.4.1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社會狀況
· 社會劇變:美國進入了一個孤立主義的時代,對國外的一切恐懼,也鎮壓持不同政見者。大蕭條 [1929-1939] 導致大規模的失業和破產。
23.4.2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多種基督教理論
· 復興主義的傳統﹕葛培理 (1918 )在世界各地多次舉辦大型的福音性聚會。
· 健康和財富福音﹕這是一種扭曲了的福音,提倡「積極思維」會帶來健康和財富。
· 黑人神學:它肯定了黑人的現實、希望和鬥爭。這是解放神學的一種形式。
· 女權神學:這是以女性的角度對傳統、習俗和神學重新分析。
·
神死神學:它強調世俗化,而拒絕所有主要的基督教教義。
·
世俗神學:它重新以城市和世俗社會的背景重新詮釋基督教的信息。
·
過程神學:它否認神知道未來,而且神並非不受祂的創造物所影響。宇宙的特點是過程和變化。自決和自由意志是宇宙中的一切事物的特徵。
23.4.3 五旬節運動Pentecostalism
· 第一波﹕舊五旬節運動﹐又稱傳統五旬節運動(1901-1960)。這個運動着重「聖靈的洗」﹐認為這是歸信基督教以外的另一種重要經驗﹐他們表示這種受洗必須有「說方言」伴隨才是真實的。
· 第二波﹕新五旬節運動﹐又稱靈恩派復興(1960-1980)。它着重靈的充滿或施洗。他們表示說方言「通常」會伴隨著這種經驗。
· 第三波﹕神蹟奇事運動﹐又稱葡萄園運動(1980至現今)。它傾向於着重「聖靈充滿」持續的經驗,例如說預言和醫病。
[1] 珍惜我們的傳統 |
神興起五旬節教會擴展神的國度。然而,重要的是不落入這些教會的極端信仰。 |
[2] 感激神的保守 |
那些純推測性的神學從未成為主要的神學運動。 |
[3] 避免過去的錯誤 |
過份強調基督徒的社會責任帶來了社會福音及解放神學的異端。 |
[4] 應用我們的知識 |
新正統派的崛起證明自由主義神學的絕路,然而,新正統派可導致基督徒誤入歧途。 |
[5] 跟隨昔日的聖徒 |
保守派神學家明白自由神學的謬誤,因而離開那些教會, 建立自己的正統教會和神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