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近世東正教與天主教

時代七《近代教會(3)﹕教會合一運動及適應(主後19002000年)》第一課

參考:課本第23133

22.1  劇變的時代

        22.1.1  暗流

·         樂觀:西方19世紀是一個樂觀的世紀。西方文認為自己注定要引領世界進入幸福的時代,擁有財富和大致和平。

·         暗流:在表面之下存在很多破壞性暗流:殖民主義的結束、和政治不穩定,因為土耳其帝國的瓦解體創造了許多不穩定的國家。

        22.1.2  歷史的巨變 [1914–1945]

·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1918]— 年大戰,一共有30國參加,6500萬軍人死亡

·         俄國革命 [1917]—列寧 (1870–1924) 建立一個共產黨政府。

·         美國:兩個主要社會問題:禁酒和婦女選舉權

·         經濟大蕭條 [1929-1939]—美國股市在崩潰 [1929] 導致全世界經濟衰退了十年

·         法西斯主義:意大利墨索里尼,德國希特拉、西班牙佛朗哥

·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9–1945]—六年大戰,一共有57國參加,1500萬軍人死亡,大約5500萬平民死亡。

        22.1.3  歷史大事的影響

·         樂觀態度的結束:在動盪的時期使西方文化的樂觀態度結束

·         殖民主義結束:另一個影響是世界各地反對殖民主義。民族主義運動突然呈現出新的生命,並在二十年,每一個殖民帝國被拆除。

·         共產主義執政:歐洲東部共產主義執政,西部資本主義制度,雙方有鐵幕」分隔

·         婦女和黑人:婦女和黑人要求獲得更大的領導權,導致了戰後民權運動和女權運動要求更多權力和平等。

·         教會的一與分裂:一方面,教會變得更加普也因合一運動變得更加團結。另一方面,戰爭,種族和階級衝突也使教會分裂。

22.2  東正教

        22.2.1  15世紀以來的發展

·         俄羅斯東正教:它君士坦丁堡的教主獨立 [1448]

·         盧家里斯Cyril Lucaris (1572–1638)—他是君士坦丁堡的宗教改革後的最高主教。他發表了一份東正教的信條 [1629],裏包括溫和的加爾文主義。他去世後,他最終被譴責 [1672]

·         國家教:在19世紀,當曼帝國崩潰很多國家成立獨立的國家東正教教會例如希臘和羅馬尼亞,後來被君士坦丁堡最高主教確認其自主性。

·         相信基督一性Monophysites:有些教會不接受求西頓定義中的基督兩種本性。他們稱為「相信基督一性論者」,包括埃及哥普特教會埃塞俄比亞教會敘利亞基督一性教會亞美尼亞教會。

·         天主教和解 [1965]教宗保祿六世和東正教最高主教亞典那歌拉一同撤銷1054相互趕逐出教的勒令

22.3  羅馬天主教會﹕梵帝岡第二次會議

        22.3.1  天主教最近的發展

·         負面反應 20世紀之前,羅馬天主教以恐懼和譴責的態度面對現代世界,原因有:失教宗國、對民族主義的恐懼、對異端的恐懼、對基督教新教的恐懼

·         庇護十二世Pius XII [1939–1958]—他對納粹對猶太人的暴行沉默。他利用宗無的權力,宣佈馬利亞肉體升天 [1950]

·         若望二十三世John XXIII [1958–1963]—召開教會大公會議,希望更新教會。

·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John Paul II [1978–2005]—他是波蘭人,是自16 世紀後第一個非意大利人教。他的神學是保守的,而他強烈談到壓迫貧窮者和無權利者的不公。

·         教宗本篤十六世Benedict XVI [2005–2013]—他是德國人,是保守的神學家。

·         靈恩派天主教徒天主教內的靈恩運動在北美很普遍,在天主教中也出現福音運動,強調個化和體驗式的宗教。

        22.3.2  梵帝岡第二次會議 [1962-1965]

·         開會前的期望很少人預期這次會議會有激進性的改變,但卻實際出現了。顯然會議沒有帶來教義或政體的大改變,但卻帶來新的態度。

·         報告﹕此次大公會議最後的報告相當前進,將天主教帶進一個新時代。

o         崇拜儀式的更新﹕容許使用當地的語言進行崇拜

o         宗教自由﹕所有宗教團體都權利根據自己的原則來組織。基督教徒被形容為「分離了的弟兄」﹐而不再像過去一樣被稱為教會的分裂者和異端者。

o         把重點放在聖經上﹕平信徒被鼓勵自己研聖經﹐不過在教會的看顧下。

o         確定聖經以外的傳統﹕這些包括教無誤論、過去對瑪利亞的肯定、7個聖禮、以及傳統的權威性。

22.4  現代天主教神學家

        22.4.1  新方向

·         天主教神學家:發展一個新的方向,但他們被教廷拒絕或由忽略。

·         德雅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 (1881–1955)法國耶穌會士:他進化過程的詞語重新詮釋基督教神學,這與過程神學相似性。

·         盧巴Henri de Lubac (1896–1991)—法國耶穌會士:他恢復聖經的屬靈解經

·         剛加Yves Congar (1904–1995)—法國多明尼會修士:他主要的影響是合一運動方面也解釋教會在現代世界的本質。他鼓勵對基督教新教思想開放。

·         拿納Karl Rahner (1904–1984)—德國耶穌會士:他可能20世紀偉大天主教神學家。他試圖將神秘主義帶回到日常生活中。他認為所有人都有機會相信神,他稱這些人為匿名基督徒他們被拯救不是因為自己的自然道德,但他們都經歷過耶穌基督的恩典,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個概念是危險的,因為它可以來支持世俗的基督教

·         史來碧斯Edward Schillebeeckx (1914–2009)—比利時多明尼修士:他是一個改革派者,他支持按立婦女為聖職人員,同時反對聖職人員獨身。他強調經驗和經驗帶來啟示。

·         孔漢思Hans Küng (1928–  )—瑞士神父:他的神學已經被天主教反對。他發現巴特對稱義的教義天主教相似。他攻擊教宗無誤papal infallibility的教義,認為它應該是缺陷」indefectibility他似乎認為基督成為人要跟隨的榜樣,而不是一個神聖的救主他否認聖經的絕對可靠性。他的神學類似於一個自由派神學家

應用

[1] 珍惜我們的傳統

儘管歷史發生劇變,教會仍然

[2] 感激神的保守

雖然開會前的期望低,梵帝岡第二次會議為天主教帶來新的開放,雖然距離和基督教新教和還是很

[3] 避免過去的錯誤

最終,與法西斯主義和共產主義妥協證明是不明智的決定

[4] 應用我們的知識

即使是天主教的著名神學家孔漢思也利用聖經內的證據和教會的傳統來攻擊教無誤論。

[5] 跟隨昔日的聖徒

盧家里斯、剛加和孔漢思跟基督教新教的結論相似,也懼怕發表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