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六《近代教會(2)﹕復興及差傳(主後17001900年)》第三課
參考:課本第2冊2829章
20.1.1 對聖經的準確性的挑戰
· 達爾文主義Darwinism:達爾文的進化論和聖經記載的創造故事互相抵觸﹐有了這個理論﹐到神的存在不再是一個必要的理由去解釋宇宙萬物。進化論成為了世俗主義和無神論的基礎。
· 基督教自由主義:自由主義意思是人可以按著自己的心意自由思想﹐它嘗試按著世俗主義的思想架構去表達基督教的道理。它對教會和神學院內的基督教教育影響甚大。
· 對聖經的高等批判:經過歷史和批判性的研究後﹐許多人對聖經是否真正的歷史事實提出質疑。這種研究嘗試摧毀聖經本身超自然的本質﹐因此對聖經是屬於破壞性質的。它強調聖經只是普通人的著作。相比之下﹐原文批判(低等批判)則是靠著比較各種抄本而嘗試決定聖經作者所寫的原文內容﹐因此是屬於建設性質的。
20.1.2 基要主義的反應Fundamentalist
· 福音派聯盟 [1846]這個聯盟成立是為了對抗否定正統信仰的自由主義。當中提出一共有5條「基要信仰」﹕[1] 聖經的無誤性、[2] 耶穌的神性、[3] 基督由童貞女所生、[4] 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是為了替代我們的罪、[5] 耶穌的肉身復活和再來。
· 《基要信仰》Fundamentals [19091915] 這套書一共四冊﹐推出的目的是為了維護正統和合乎聖經的信仰。這是基要主義的開始。由於「基要主義」這幾個字已經被在伊朗興起的回教基要主義所污染﹐今日許多保守派、持守正統信仰的基督徒都用「福音主義」代替。
20.1.3 社會及學術的挑戰
· 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共產主義的創始人他相信宗教是被利用來支持那些擁有權力的人﹐因此他認為宗教是「人民的鴉片」。神、聖經、或絕對的標準不能在他的理論系統當中存在。
· 佛洛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 他相信人的心理是受到潛意識內的因素所影響。由於他的理論﹐許多人開始研究當接受宗教信仰時我們的思想到底怎樣運作。
20.2.1 新基督教宗派
· 救世軍Salvation Army [1865] 循道會傳道布富(1829-1912)和他的妻子加芙蓮(1829-1890)開始了窮苦人民的救援工作﹐提供食物、棲身地方和工作。
· 靈恩運動Pentecostalism這個運動來自著重聖潔生活的教會﹐這些教會的崇拜經常出現靈恩彰顯包括說方言、神蹟醫治、和說預言。這些都在洛杉磯3年的奮興大會出現 [1906-1909]。它導致神的聚會所(Assemblies of God)的成立 [1914]。
20.2.2 社會福音Social Gospel
· 積極的思想:社會福音的提倡者屬於自由派﹐對人的能力和社會的發展表示樂觀。他們不重視個人得救的重要性﹐並且著重透過解決社會弊病來拯救這個社會﹐故此社會工作成為了這類教會的主要活動。
20.2.3 邪教的出現Cults
· 特徵:邪教聲稱自己對健康、哀傷、名望和成功都有著最終和絕對的答案。他們為那些飢渴的靈魂提供了一種在自由派基督教不能找到的權威。他們多帶有欺騙、排外和反文化的特點。
· 摩門教Mormonism [1830]:他們支持許多異端的教導﹕否認耶穌的神性、否認三位一體(3個神)、創造是由一群神的會議中達成、撒旦是耶穌屬靈的兄長、普救論。
· 耶和華見証人Jehovahs Witnesses [1879]:他們否認耶穌的神性(和古代的亞流主義一樣)以及三位一體的教義。他們出版了《守望台》(Watchtower)雜誌 [1879]﹐並且習慣逐戶探訪傳道。
· 基督徒科學會Christian Science [1879]:他們認為物質世界只是想像出來或是次要的﹔人生的目標是要和宇宙之靈(Universal Spirit)和諧地生活。
20.2.4 信仰與理性的關係
· 尋找最終的真實ultimate reality:康德的理論究終止了過份簡化的理智主義。如果思想結構真的存在於我們的思想當中﹐而這些結構又未必能夠反映真正的現實﹐那麼我們怎麼才能知道最終的真實是甚麼﹖有3個可能的解決方法﹕[1] 尋找一個理性以外的宗教(士來馬赫)﹐[2] 確定理性本身就是真正的現實(海格爾)﹐[3] 接受只有倚靠信心才能夠真正接觸到最終的真實﹐而並非倚靠理性(祁克果)。
· 士來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 (17681834) 自由主義之父、感覺的神學、德國人
o
關於倚賴的感覺﹕他指出宗教並非一種情感﹐也不是一種突如其來的經驗所帶來的情緒波動﹐而是深厚地認知神的存在(就是那一位萬物所倚靠者)。而神學的作用就是去探索和詳細解釋這種絕對倚賴的感覺。耶穌基督並非來代我們贖罪﹐而是來作我們的教師﹐為我們立了一個榜樣﹐並且挑起我們對神的意識。
· 海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 辯証理想主義dialectical idealism之父﹐德國人
o
理性就是現實﹕他宣稱理性並非一些存在於我們思想中﹐用來明白現實的架構﹔理性就是現實﹐唯一的現實。他相信基督教是「絕對的宗教」它總括了整個人類的宗教發展。宗教的中心是神和人的關係﹐而這個關係就在基督道成肉身時﹐就是神和人完全合一之時達到頂點。
· 祁克果Sψren Kierkegaard (18131855) 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之父﹐丹麥人
o
信仰的跳躍Leap of faith:康德的「純理性」既不能證實神的存在﹐也不能證實祂不存在﹐但信心足以讓人直接認識神。信心經常是一個個人的決定、一種風險、也是一個冒險旅程﹐當中需要人完全否定自我以及否定所有不信的人所享受的快樂一個人憑著信心在黑暗中冒險一跳。祁克果的理論如果走得太過極端﹐會帶來錯誤。
20.2.5 基督教與歷史
· 探究聖經:隨著對聖經時代的歷史產生興趣﹐許多人開始對聖經每卷書的作者和寫作時期作冗長的學術討論。這帶來對聖經本身以及它的寫作時代更深刻的認識。但這種歷史批判的方法亦假設聖經會有錯誤。
20.3.1 與法國的關係
· 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不同:在各種神學上的衝擊下﹐新教徒選擇了直接面對的方式和嘗試重新解釋他們的信仰﹐但天主教的權威卻直接否定所有現代的思想。雖然很多新教徒神學家跌進自由主義的陷阱當中﹐天主教的神學家則走進完全反方向的極端﹐提出教宗無誤的理論。
· 教宗國終結:自從1848年﹐教宗一直受到法國保護。但當法國軍隊從羅馬撤離時 [1870]﹐統一後的意大利軍隊卻攻佔了教宗國﹐結束了教宗的政治權利。20.3.2 比奧(庇護)九世Pius IX [18461878]
· 達致極權的路:他的任期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宗教權威的擴展以及政治權力的喪失。他宣佈馬利亞無罪成孕的教條 [1854]。這也是首次有一位教宗沒有得到大公會議的支持而自己設立教條。
20.3.3 教宗無誤論Papal infallibility
· 教條:在1870年﹐第一次梵諦崗大公會議 [1869-1870] 公佈了教宗無誤的教條﹕「 羅馬教皇﹐當他按著他的職權(ex cathedra)說話的時候﹐就是當他代表整個教會神職人員以及作為所有基督徒的權威導師發表言論時﹐ ﹐當他發表一條整個普世教會都必須持守的信仰或道德方面的教條時﹐ ﹐就擁有從神而來的無誤性。」這教條讓教宗有權力否決整個教會﹐否決聖經﹐並且可以讓教宗自行選擇解釋聖經的方法。任何信徒都必須接受這個教條才能得救。
[1] 珍惜我們的傳統 |
今日的福音派信徒仍然持守著5大基要信仰。 |
[2] 感激神的保守 |
外在文化的衝擊和內在各種異端和邪教的興起﹐也沒有成功壓制著正統信仰。 |
[3] 避免過去的錯誤 |
比奧九世在宣告了馬利亞無罪成孕的教條後﹐又推行教宗無誤論。事實上﹐錯誤應該在其萌芽之時切斷。 |
[4] 應用我們的知識 |
我們需要留心和拒絕過往邪教的那些顯著的特性。 |
[5] 跟隨昔日的聖徒 |
基督徒應該在幫助窮人和弱者時應以救世軍為模範﹐但要避免像社會福音那種過份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