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录导论

作书目的

o       圣经中的「但以理书」和「启示录」通常被称为「启示文体」。这种文体的原意来自启示录一章一节,表示一种超自然的启示,关乎未来所要发生的事。这种文体在主前第二世纪至主后第一世纪在犹太教中常常出现。「启示文体」主要的教训是:神已经应许一定会干预人类的历史,世界的苦难将会停止,神将会毁灭所有罪恶。「启示文体」的目的就是安慰在这世界上仍然受苦难的人,并且保証神的国和神的应许必定会成就。

o       基督徒对末世论的信仰,可以被总括为:撒但和罪恶的势力现在暂时影响这个世界和人类的历史,使这世界上的义人生在活苦难中但是,神是善良的源头,祂必直接地干预,创造一个全新的、完美的、永恒的世界。世上跟随祂的义人,包括仍然活着的人、和已死却要复活的人,将在永恒生活在福乐中。

作者

o       作者是约翰,他的名字在这书上出现四次(1:1,4,922:8),书中的语气表明他是一个在基督教群体中有权柄的人,自古以来,普世教会(包括初期教父的绝大部分)都一致相信作者是使徒约翰

写作日期与地点

o       大部分圣经学者赞成教父爱任纽之说法,认为启示录成书之日期,在罗马王豆米仙统治期间(主后81-96年),很可能接近主后95年。

o       地点很清楚地说明是拔摩岛,这是约翰因他的信仰而被放逐的地方,拔摩岛是爱琴海中的一个小岛(长15公里、阔8公里),约翰的被放逐指出罗马人对基督徒的迫害已经开始。

解释方法

o       初期教父相信有一个千禧年的国度将会在地上实现,跟着有复活、审判、和天地被更新(这是千禧年前派和千禧年后派的思想)。在第三世纪,有些人开始相信「重新描述」的理论,就是解释七号和七碗同时发生的。教父俄里根和奥古斯丁应用「灵意解经」的方法,认为千禧年的国度已经从耶稣的时间开始(这是无千禧年派)。圣经学者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从来都没有达成一致。

o       现代对启示录的解释方法,可以总括为四类:

1实现解释法Preterist):认为启示录所讲的事已经在第一世纪的历史中实现。这些包括当时罗马人对统治者的敬拜,基督徒因为不肯参加敬拜而受迫害,而很多对灾难的描述已经在耶路撒冷的沦陷(主后70年),或在罗马城的沦陷(主后476年)已完成。这理论的弱点:启示录所讲的完全胜利并未发生。

2历史时代解释法Historicist):认为启示录所讲的是描述过去二千年历史中的事情。这理论的弱点:很多解释都是主观性的,结果有很多极端不同的理论和系统。

3象徵性解释法Idealist):认为启示录所讲的并不是描写实际的历史,它不过指出神在历史中工作的基本原则,而基督徒要不断面对罪恶的势力、并要征服它。这是「灵意解经」的延续,这理论的弱点:如果启示录所讲的并不在历史中实现,那麽历史是否没有终局呢?

4末世论解释法Futurist):认为启示录所讲的从启4:1开始是涉及未来的事情,这正是本課程所用的解释。一些「时代论」(dispensationalism的神学家认为七个教会是描写历史中七个时代,而启4:1描写基督徒被提,这理论的弱点是:若基督徒已被提,启示录所描述的事情和教会没有关係,信徒也不需理会、不需研读。不過,如果利用「灾后被提」的说法,则这困难可以解决。

o       上面四种解释都可以帮助基督徒更明白启示录:[1] 根据实现解释法,我们可以明白书中所说的对当时受逼迫的基督徒有如何鼓励性的作用。[2] 根据历史时代解释法,我们可以对照和明白历史中所发生重大的转捩点。[3] 根据象徵性解释法,我们明白神在历史中不断地工作,祂仍然是这世界的主人。[4] 根据末世论解释法,我们明白书中所说的重点是描写未来的事情,就是历史的终结,所有罪恶势力都要被毁灭,信的人要享受永远的福乐。

o       约翰在写书的时候可能同时想到这四个解释,而且并没有衝突和矛盾,他所写的是描写当时的历史(解释1),他明白所写的会在未来历史中实现(解释2),他看到神在历史背后的工作(解释3),他看到历史终结的情形(解释4)。

o       我们必须相信约翰的预言必会在最后圆满地完成,一句也没有落空,但却应该避免应用预言去预测什麽事情会在历史中何时发生、和以怎样的事实发生。

o       很多基督徒利用圣经的预言去解释近代历史大事,有些人认为自己对历史有超然和独特的看法,例如上个世纪预测耶稣在主后2000年的再来,这些预测常常在书籍和大众传媒中出现,成为一种获利的方法。他们的毛病就是:[1] 使很多基督徒有错误的期望,[2] 因为预测没有实现,结果预测需要不断修改,以致不信者感觉基督徒的所有教导都缺乏可信性

应用

        启示录的最高目的是坚固信徒的信心和对永恒的盼望,知道神对世界的设计最终必会实现我们在失望的时候可以将盼望寄於未来,这「有福的盼望」可以对我们的生命带来动力,圣经要求我们对世界终局的态度不是要臆测、而是要警醒(太24:4,42

大纲

1〕前言(启1:1–20

2〕致七教会书信(启2:1—3:22

3〕在天上之敬拜(启4:1—5:14

4七印(启6:1–17

5间场一:救恩之异象(启7:1–17

6七号(启8:1—9:21

7间场二:预言之异象(启10:1—11:14

8〕天上地上之争战(启12:1—14:20

9间场三:宣告审判之异象(启14:6–20

10七碗(启15:1—16:21

11〕大巴比伦之倾倒(启17:1—18:24

12〕最终之胜利(启19:1—20:15

13〕新天新地(启21:1—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