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書 15:29
不然,那些為死人受洗的,將來怎樣呢?若死人總不復活,因何為他們受洗呢?
· 為何保羅這裡提到為死人受洗這件事﹖
· 這種做法的意義和目的何在﹖
·
保羅到底是贊成還是反對這種做法﹖
· 在哥林多前書這「復活之章」﹐保羅為到基督的復活以及將來死人復活之事作了精闢、詳盡的見解﹐這是因為哥林多教會否認身體復活的這種思想。這種否定身體復活的理論可能實際上是源於一種貶低物質及肉身的哲學﹐認為人能夠得救的部份只有人的靈或魂。
· 保羅為復活的事作出辯護﹐而當中以一連串的「假若╱那麼」作為他的論點﹕
·
(1)假若沒有復活﹐那麼基督就沒有復活了(15﹕13)。
·
(2)假如基督沒有復活﹐那麼我們所傳的和你們的信心都是徒然的(15﹕14﹐17)﹐並且那些已經死了的基督徒也是真的滅亡了(15﹕18)。
·
(3)假如死人將不會復活﹐那麼「我們就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那樣一切也就結束了(
15﹕32)。
· 保羅這裡用到這個論點﹐表示雖然有些哥林多的信徒否認復活的真實性﹐但是他們仍是進行為死人洗禮的儀式﹐這就顯示出他們實在是相信復活。如果死人不會復活﹐他們又為何進行為死人洗禮的這個禮儀﹖如果人不會復活的話﹐那些進行這個禮儀的人不就像個傻子﹖
· 那麼﹐實際上進行這個禮儀的目的是甚麼﹖為死人受洗這種做法的確有在哥林多進行﹐但這種行動是否廣泛流行卻不清楚。很明顯﹐在其他新約經文當中並沒有提及﹐早期的教父也沒有提及﹐可能這並不是一種常見的做法。無論怎樣﹐這種做法現在已經不再被教會所接受。
· 三個可能的解釋:
·
(1)新的信徒接受洗禮﹐取代那些離世的基督徒的位置。這種解釋不會引起教義上的困難。但若接受這個解釋的話﹐就很難想像為何這種做法可以證明那些人實際上心底相信有死人復活的事﹐而被保羅用來證明他的論點。
·
(2)某些基督徒則是為到他們那些死去了的親人和朋友受洗。這些親人朋友可能是在基督降生前已經離世﹐又或是沒有機會聽過福音﹐以致他們擔心自己的親人朋友會失去救恩。這種心態可能是導致他們為死人受洗的原因(參考彼前3﹕18-20)。
·
(3)一些在世的基督徒為到那些已經信主、卻在去世前沒有機會受洗的基督徒而領受洗禮﹐以致那些已經離世的基督徒在某種意義上算是受了洗。許多人認為的確有這個可能性﹐特別是如果某些教會要求一些自稱信了主的人必須通過一段「觀察期」才可以受洗的話。不過似乎當時的教會並不是這樣﹐而是讓信主的人立刻接受洗禮(參徒2﹕37-41﹔8﹕34-38﹔10﹕44-48﹔
16﹕29-33)。當然﹐這種在信主後、洗禮前離世的情況仍然有可能發生﹐例如遇到疾病或意外
等。
· 關於最後這一點﹐這些替已死的人受洗的做法可以說是為到這些雖然離世但卻已經接受主並且將要復活的人所作的見證和慶祝。因此最後這個說法的可能性最高。
· 經文中並沒有顯示保羅提倡或贊成為死人受洗這種禮儀。他只是用這些人已經在進行的做法來表達他的論點﹐證明復活是真有其事的。
· 基督徒的信仰不能只建基於聖經中單獨的一段經文(就像啟示錄20﹕2關於千禧年的教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