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传统的教导﹐挪亚时代的洪水曾经淹盖了整个地球。但从过去一世纪﹐许多人开始考虑洪水是地区性的可能﹐即是说洪水只淹盖了当时有人类居住的範围。究竟那一个理论较为符合科学的数据﹕全球性洪水﹖还是局部地区性的洪水﹖而地区性洪水的解释是否能够和圣经的无误性相容﹖
全球性洪水有甚麽支持的论点和困难﹖
支持论点﹕
[1] 圣经似乎很清楚形容一个全球性的洪水(参考创 6:13, 17; 7:18, 21; 彼後 3:6)。
[2] 如果整个人类都被毁灭的话﹐那麽洪水一定是全球性才做得到。
困难﹕
[1] 洪水的水从那里来﹖
要淹没全球包括额非尔士峰顶部所需要的水是整个地球现在所有水源的4至4.5倍(或是所有海洋的水的8倍)。
[2] 是否所有山都被淹没﹖
某些洪水地质学家相信大部份摺曲山脉在洪水後才产生的﹐意思就是在洪水之前山岭的高度远远比现在的高度低﹐故只需要较少量的水就可淹没全球。不过﹐当这许多的山脉在地壳上形成的时候必定引起巨大的地壳变动(地震)和各种火山的活动﹐而方舟根本不能承受得起这些巨变。再者﹐喷出来的大量火山灰将在洪水後引起其他问题﹐以致生物不可能再在地球上的环境存活。
[3] 方舟够大吗﹖
[a] 有人估计方舟最多可容纳35000至50000种动物﹐但是今日世界上却有超过2百万种类的动物。
[b] 要把35000种动物(每种动物有2至14只﹐即超过70000头动物)带到船上的话需要的时间远超过7日。
[c] 假如有70000头动物在船上的话﹐也不够地方放置这些动物所需要的食物和水。而且只有挪亚一家八口也不足够人手去照顾所有动物。
[d] 各种动物所需要的气候环境各不相同﹐方舟并不能提供这些环境差异。
[4] 有机的沉积物(例如煤和石油)从何处得来﹖
洪水地质学家说所有化石类燃料都是在洪水时形成的。但是目前在地底存在的有机沉积物比起今日地球上所有植物加起来所能形成的沉积物多上十倍。
地毡式答案的再思﹕
当然﹐所有的问题全都可以用「这是神所施行的神迹」来解决﹐若是神真正这样计划的话。但是﹐从神在圣经中的作为看来﹐祂在许多时候都会利用自然的过程和规律(就是祂在创造的时候所设计的)来完成祂的计划。
地区性洪水有甚麽支持的论点和困难﹖
地区性的洪水可以解决全球性洪水论点所出现的所有困难。当然最主要的问题是解释为何圣经似乎在形容一个全球性的洪水。
解决释经上的困难﹕
[1] 圣经中「天下」这一句并不一定表示整个世界(参创 41:57; 王上 10:24; 徒 2:5; 罗 1:8; 西 1:6)
[2] 地区性的洪水已经足够完成神的计划。由於当时的人集中居住在美索不达米亚的範围﹐一场地区性的洪水已经足够杀尽每一个人。
[3] 地区性的洪水仍然需要神迹﹐因为洪水地区的水位必须高於洪水以外的地区﹐而且圣经形容洪水维持了150日(创 8:24)。
支持论点﹕
全球性洪水的论点所产生的所有问题都不在地区性洪水论点中出现。除此之外﹐还有两个支持论点是关於洪水本身的。
[1] 洪水的水从何而来﹖创世记指出水回到了它们来的地方﹐它们今日还在这个地球上。
[2] 洪水退到何处去﹖创 8:1形容神利用一阵风把洪水吹走﹐但假如洪水是全球性的话﹐风就似乎没有甚麽能力可以带走这些水﹐因为淹没全球的水量相当巨大﹐需要多年的时间才能退回地下﹐又或是蒸发到大气层中。
若洪水不是全球性的话﹐为何神不单单吩咐挪亚把他家人和牲畜移到洪水的範围以外﹖
当神準备施行审判的时候﹐祂总会在行动前给人充份的警告。这可以从以赛亚、耶利米和约拿等例子中看到。
挪亚乃是被神差派﹐好像一位先知一样去向众人作出警告。在彼後 2:5﹐挪亚被形容为「传义道的」。希 11:7说到「挪亚因著信…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从信而来的义」。彼前 3:20形容人在洪水之前不信从神﹐有可能是指他们不理会挪亚所作的警告。
在不同的文化当中都有关於洪水的传说﹐他们为何会有类似的故事﹖
目前共发现有80000个以上关於洪水的记载﹐遍及超过70种语言﹐它们都形容一次灾难性的大洪水。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记载都提到有一只巨大的船拯救了人类免被灭绝。这麽多关於洪水的故事显示古人的脑海中深深刻著一个前所未有的灾难性洪水的记忆。
一个合理的考古学解释认为这些关於洪水的记载都来自同一的根源。就像关於创造的记载一样﹐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模式﹕故事距离发生事件的美索不达米亚愈远(指地域和时间上)﹐故事的扭曲程度相对圣经的记载和已有的科学记录来说就愈大。除圣经準确的记载外﹐在科学上的扭曲程度最少的记载是巴比伦的吉尔卡麦士(Gilgamesh)史诗。
† 当然维护圣经无误性很重要﹐但事实上圣经的记载确实能够容许地区性洪水的说法﹐而这理论实际上亦比较符合科学证据。因此今日大部份的神学家都容许有地区性洪水的可能。
† 对於洪水界限的信念并非基要的信仰。我们必须知道上面所用大部份的解释都并非出自圣经。我们应该避免在这个问题上彼此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