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專題:進化論的不可能性

引言

很多人說:相信進化論比相信創造論需要更大的信心。在看過兩方面所提出的證據後﹐這句說話顯然屬實。些對進化論的難題有深入了解的人甚至設下一些荒誕的理論﹐例如說地球上的生命是外星人所播下種子﹐藉以逃避在進化論的假設下所遇到的困難。

解釋

生物進化論假設有甚麼主要的論點

[1] 有生命的物質是從無生命的物質進化而來。[2] 所有生物都從最簡單的生物﹐透過良性的遺傳因子突變出來。[3] 進化是透過自然過程﹐機遇變化而來(自然淘汰或適者生存)。

進化論是一個科學的理論嗎

科學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 觀察[2] 設定一個假設或理論﹐[3] 實驗去證明所假設的理論﹐[4] 根據實驗結果去確定修改假設。進化論通過了頭兩個步驟﹐但卻在證實這個假設上一直沒有進展。事實上﹐到現在為止所收集到的證據非但不支持這個假設﹐反而是幫助證明假設不成立。因此進化論不能說是一個科學的理論﹐頂多只能說是一個假設

有甚麼證據顯示進化論的假設是客觀現實

[1] 遺傳學的證據(所有基因突變都是不好的)

所有觀察到的基因突變都是由於遺傳基因所存的資料減少﹐不是增加。直到目前為止﹐基因突變而遺傳資料增加的從來沒有被發現過。如果基因突變總是令到基因的資料失去的話﹐高等的多細胞生物根本就不可能是由單細胞生物的基因突變而成。

[2] 起源科學的證據﹕(從化學物質進化成為生命是不可能的)

在達爾文的時代﹐細胞被認為是非常簡單的﹐因此認為從「原始熱湯」(primodial soup)中的化學物質結合而產生細胞並不困難。但實際上﹐一個細胞有數千種蛋白質﹐而每種蛋白質則由一些細小的、稱為氨基酸的單元所組成。普通來說﹐每種蛋白質都是由數百個氨基酸所構成的鏈子﹐而這些氨基酸必需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才能夠組成一種蛋白質。

米勒(Stanley Miller)在1953年曾經成功在實驗室將一些化學物質轉化成為氨基酸。不過這個實驗由於極多的理由被認為不可能在自然界中發生。再者﹐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夠在實驗室製造出能一個能自我複製的蛋白質﹐更不用說整個細胞。

進化論學者Crick曾經估計﹐從化學物質中巧合地得出一種蛋白質的機會率大約是10260分之一。另一位進化論學者Morowitz亦計算出﹐能靠巧合隨機遇產生一個最小的生命體的機會是10340,000,000分之一。不過他本人和其他進化論學者仍然相信這是有可能實現的!

[3] 生物化學的證據﹕(生物化學的系統並不容許有逐步性的進化)

生物化學的系統是非常複雜的。如果整個系統缺少了一小部份的話﹐整個系統就不能運作。這被稱為「不能簡化的複雜性」。舉例﹕血液凝固的過程極為複雜﹐包括了超過12個步驟。一個人只要少了其中一種血凝固的因子就會患上血漏病﹐隨時會有血流不止的危險。如果血液凝固要經過長時間、一步一步的進化得來﹐生物早就會因為流血而死了。

其他的生物化學系統﹐例如人的視力﹐亦是「不能簡化的複雜」。它們不可能是逐步進化得來的﹐因為要整個器官能產生功效﹐必需要器官的每一部份都能運作。

[4] 化石的證據﹕所有遺漏的過渡生物仍然是遺漏)

根據進化論﹐一種生物要進化至另外一種生物需要經過極多的小轉變而來﹐這些小轉變則經由基因突變而產生。達爾文認為世界上應該有數百萬種處於過渡形態的生物﹐因每一類生物進化至另一類應有數千種過渡形態。他也承認事實上在他那個時代所能發掘到的過渡生物的數目為零。他被這找不到過渡生物的事實困擾﹐只能盼望在將來的發掘中能夠找到。

然而經過了差不多150年後﹐雖經無數人試圖找出起碼一種的過渡生物化石﹐但是卻完全沒有成功。事實上﹐發掘到的化石證明的剛好相反﹕過渡生物比以前估計應該多上千千萬萬種﹐然而所有這些理論上存在的生物都沒有被發現。曾經有些化石被認為可能是過渡生物﹐但它們已經全部被證實是錯誤的。在今日﹐所有遺漏的過渡生物仍然是遺漏。

[5] 生物分類學的證據﹕(並沒有生物其形態為兩類的生物之間)

如果有進化發生﹐我們應該不會見到生物有明顯獨特的分類﹐而是應該見到正生存著處於類別之間的生物。進化論學者承認缺少「中間生物」的這個事實﹐但認為那些生物已經全部絕種了。可是事實上連一個這類生物的化石也沒有被發現。

[6] 分子生物學的證據﹕(不同種類的生物之間的分子結構上有極大的差距

進化論者相信魚類進化為兩棲類動物﹐再進化為爬蟲類、脊椎類、哺乳類、靈長類、最後是人類。如果進化根據這個次序﹐魚類應該比人類更接近兩棲類動物。然而﹐經過對各種動物進行分子結構的研究後﹐顯示魚類和兩棲類的距離﹐就和魚類和人類的距離一樣大。

[7]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理論不成立﹕(用適者生存來解釋進化論已不再被接納)

根據自然淘汰(適者生存)的論點﹐一種生物得到一種新的特徵是因為這特徵能夠加強這生物的生存機會。然而﹐許多的自然現象令這個理論不可置信﹕

o        能夠飛是明顯有利的。既然這是有益的﹐為何並非所有的高等生物都擁有能夠飛翔的能力﹖同樣的論點也可用在昆蟲的複眼上。

o        很多生物的存在和適應、跟自然淘汰的論點相違背。例如蛇生活在地面上﹐卻沒有吃草的蛇﹔雀鳥生活在樹上﹐卻沒有吃樹葉的鳥。

由於有這類事實﹐現代科學的觀點(包括進化論學者)認為掙扎求存的過程和進化論並沒有連帶關係。進化論者已經從自然淘汰的論點中撤退。

[8] 不足夠的時間﹕(地球的歷史實在太短﹐進化需要的時間多過45億年)

假若我們接受基因突變是有益的﹐那麼進化論還有甚麼困難﹖

假設﹕[1] 每一百萬次生物誕生就有一次基因突變﹐[2] 所有的基因突變都是好的﹐[3] 一次突變就可立刻進化成另一種生物﹐[4] 雄性和雌性的新品種生物有同一的基因變化亦同時誕生。

結果﹕每一隻較高等級的生物出現﹐必需有一百萬隻次等的生物存在。若人類從猩猩進化而成﹐而猩猩從猴子進化而成﹐則世界上有一個人就應該有一萬億(1012)猴子。而且數字應該更大得多﹐因為一比一百萬這個比率是基於上述4個假設都有100%的成功率才能達到。

應用

        我們的信仰並不取決於進化論的假設是否被證實﹐但是從客觀的事實看來﹐利用進化論來解釋生命的起源是絕對沒有根據的。

        進化論者常常稱獲證明﹐我們要帶著質疑的態度﹐不要盲目相信他們。自從達爾文以來﹐根本沒有起碼一種所謂「確實的證據」可以經得起考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