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巴谷

作者:

第1章1節告訴我們本書是先知哈巴谷從神而得的默示。哈巴谷的意思是「擁抱」。聖經有關哈巴谷的資料不多,哈巴谷這個名字與亞述的一種植物各很相似,可能他的父母曾在亞述居住。在猶大王約沙法執政時,先知以利沙曾經對一個書念婦人說:「明年到這時候,你必抱一個兒子。」(王下4:16) 有些學者就猜測這個兒子就是哈巴谷,但從歷史時間來看,本書應是在巴比倫入侵猶大之前不久所寫的,因此在時間上就有很大的出入了。

 

年代:

要決定哈巴谷書的確實年代實在不容易,因為書中並沒有提及猶大君王的名字,只有提到耶和華要興起迦勒底人去懲治猶大人。(1:6) 比較普遍的有以下3個論點:

1.      猶大王約雅敬時代:約雅敬執政期間,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在他最後三年,服侍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後來背叛他,就被銅鍊鎖著,帶到巴比倫去。最後在西底家執政時,猶大正式被巴比倫所滅。(王下24:1–4; 耶25及26章)  比較多人支持這論點,認為哈巴谷的預言是在巴比倫滅猶大不久之前。

2.      猶大王約西亞時代:約西亞是個好君王,當他發現了在耶和華殿中的律法書,就進行了一連串的宗教改革。有學者指哈巴谷書所提到的不公平及奸惡的事,是約西亞改革之前猶大社會的境況。(代下34)

3.      猶大王瑪拿西時代:瑪拿西悔改前是個邪惡的王,重新建築他父親希西家所毀壞的邱壇,又為巴力築壇,做亞舍拉像,效法以色列王亞哈所行的,且敬拜事奉天上的萬象。(王下21章) 在論到猶大的滅亡時,又提到「是因瑪拿西所犯的一切罪」。(王下24:3)

 

主旨與目的:

本預言的主旨出自哈巴谷對邪惡的迦勒底人(即巴比倫人)將入侵感到困惑不解,面對兩道難題:(1)為什麼神容許猶大的惡日漸增加,卻不受懲罰(1:2–4)?(2)聖潔的神怎能使用有罪的國家如巴比倫作為審判的工具(1:12–2:1)?哈巴谷苦思這兩道難題,結果在神持續的啟示下獲得解答,而先知也以喜樂信靠的詩歌作為結束,順服在神的話語下。

 

關鍵字:

有兩個字是關鍵字,不是因為這兩個字重復出現,而是因為本書的內容,才使這兩個字成為關鍵字。一個字是「為什麼」,因為哈巴谷在書中苦思問題,另一個字是「信」,2:4宣布「義人因信得生」。

 

重要經文:

2:4 迦勒底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惟義人因信得生。

 

3:1719 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這歌交與伶長,用絲弦的樂器。

 

本書大綱:

引言(1:1)

哈巴谷所得的「默示」,原文是משּׂא (H4853) ,KJV 譯作burden ,可解作負擔或重擔,與那鴻書的「默示」是同一個字,意思是重要的信息。有一點是藉得留意的:我們稱十二小先知書的作者為先知,但只有在哈巴谷書、哈該書及撒迦利亞書開始時,稱呼作者為「先知」。

 

 I.        先知的困惑並上帝的解答 (1:2–2:20)

 A.  第一個問題:為何上帝對猶大人的罪惡不聞不問? (1:24)

先知哈巴谷似乎說出我們的心聲。眼見社會風氣日漸敗壞,好人遭殃、惡人當道。我們都曾經問過上帝類似的問題。先知的話叫我們產生共鳴。「我呼求你,你不應允,要到幾時呢?我因強暴哀求你,你還不拯救。」上帝為什麼不聽我們所求,為什麼不立時拯救遭災的人呢?呼求不蒙應允、哀求不蒙拯救,先知哈巴谷著急了,為何上帝竟沒有行動呢?祂還在等待甚麼呢?

 

先知再問了兩個「你為何」。猶大的民生活在困境當中,君主仍不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國家進入一片混亂,人民生活艱苦。奸人當道,國內無公義之事可言。惡人得不到應有的懲罰,反而好人受壓逼。國內常有暴力之事發生,人與人互相爭鬥;這是一個絕望的世代。為何上帝在這個情況仍不採取行動,去懲治那些惡人呢?

 

先知似乎對上帝有點不滿,因為上帝沒有干涉罪惡之事,「因此」律法放鬆,公理也不顯明。無人再理會律法,原因是「公理也不顯明」;不單只不顯明,更是「公理顯然顛倒」。生活在這種時勢,人心惶惶,義人竟被惡人所欺。

 

 B.   上帝的解答:祂會藉巴比倫去審判猶大 (1:511)

上帝要先知留心身邊將要發生的事,是一件大事,「要向列國中觀看,大大驚奇」。這件事看來似乎不可能,因此他們都不信,但是卻是上帝所命定的,是將要成就的。就是上帝「必興起迦勒底人」去審判猶大人。這些迦勒底人,就是巴比倫人,他們是「殘忍暴躁之民」,即是兇惡又暴力的民族。上帝要用他們來「佔據那不屬自己的住處」,就是要來侵略不屬他們的猶大地。

 

巴比倫國人強馬壯,兵力雄厚,堅無不摧,戰無不勝。「他的馬比豹更快,比晚上的豺狼更猛」。迦勒底人來到的時候,把擄掠的人聚集,多如塵沙,就會結束國內的邪惡問題,這是神對猶大國民的懲罰。他們譏誚君王,笑話首領,因為猶大根本不能抵禦他們的攻擊,一切城壘保障,都不能救猶大人民脫離他們的攻擊。

 

但是巴比倫人並不敬畏上帝。對於巴比倫的興起,尼布甲尼撒王把所有的功勞都歸於自己, 他以自己的勢力為神,得罪了上帝,將來也受上帝的責備和懲罰。(參考但以理書第四章)

 

 C.   第二個問題:上帝怎可以用邪惡的巴比倫去對付猶大? (1:122:1)

雖然先知希望上帝除掉猶大百姓中間的罪惡,但哈巴谷卻不明白為何上帝以更邪惡的巴比倫來消滅猶大,這對於哈巴谷來說並不合理。

 

在哈巴谷眼中,上帝是神、是至聖的,祂有恩典和憐憫,必不會滅盡他們。從上帝的默示,他知道上帝要揀選迦勒底人去懲罰猶大人。上帝是聖潔的,不看邪僻,不看奸惡,但是為甚麼祂不懲罰那行詭詐的,就是迦勒底人,他們拜假神和偶像,不事奉上帝。迦勒底人的罪,更勝猶大的百姓,為何上帝會用更兇惡的民去「吞滅比自己公義的」,就是用迦勒底人去消滅猶大國呢?為何上帝對他們所作的一言不發呢?

 

哈巴谷用漁夫用網捕魚來形容迦勒底人如何攻擊猶大國。魚群面對捕魚網,四散奔逃,沒有領袖一樣,都只顧著逃命。因為漁夫得「肥美的分和富裕的食物」,他就「向網獻祭,向網燒香」,去敬拜那些偶像之物,並不把榮耀歸與上帝。迦勒底人多次向猶大進攻,他們手段兇殘,無憐憫之心,「時常殺戮,毫不顧惜」。

 

先知站在守望所,立在望樓上觀看,期望上帝可以給他一個答案,解開他心中的困惑,因為他實在不明白上帝的計劃。從人的角度來看,他不忍見到比猶大更不義之邦,來成就上帝的作為,去審判猶大的百姓。

 

 D.  上帝的解答:祂的權能充滿全地,可以隨意掌管列邦去成就祂的計劃 (2:220)

 i.     上帝的心意和原則 (2:24)

上帝回答哈巴谷的疑問,並叫他把所聽到的寫在版上,叫其他人都可以知道。上帝所說的是一個異象,將要發生的,是祂的心意,叫迦勒底人最終得到他們應得的報應。當時巴比倫勢力雄厚,國家富強,又不斷攻擊猶大,很難想像他們受上帝懲罰的日子將近,更難想像他們被神降罪的情景。然而上帝給猶大民盼望,祂的作為並不是人的作為;神有祂自己的計劃和時間。從人的時間來看,一點都見不到上帝會懲罰巴比倫人的跡象。但上帝明言這是一個異象(vision),有一定的日期,是要應驗的,而且日子逼近,只是人的時間跟上帝的時間不同。雖然看似遲延,但只要猶大的民耐心等候,這個異象必要降臨。

 

上帝當然知道迦勒底人的罪,他們自高自大,心不正直,他們也要受神的審判。猶大百姓不會被滅絕,只要以信心等候上帝,他們必會見到上帝將來的拯救。保羅借用哈巴谷的話來說明信心是得救的重要元素。(1:17)

 

 ii.   因掠奪致禍 (2:58)

迦勒底人有強烈的佔有慾,不安份守己,如死不能知足,聚集萬國,堆積萬民都歸自己;又為自己增添不屬自己的財物,多多取人的當頭。將來有一天,被他所欺壓的將會忽然反攻。以往巴比倫人曾搶奪多國,並向他們施行強暴,將來那些剩餘之民必會以牙還牙,搶奪巴比倫。

 

 iii.因謀算致禍 (2:911)

迦勒底人積蓄不義之財,為了保護他們的財物和生命,他們有周詳的計劃,建築很高的城牆。迦勒底人以為靠自己的能力,建築堅固城壘,可以抵禦敵人和災禍。巴比倫位於平原,他們的城牆,據說環繞著250平方公里的地方,大約330英呎高。迦勒底人假神的殿,有的高達600英呎。他們心高氣傲,以高臺去展示他們的能力,更勝一切。他們圖謀剪除多國的民,犯了罪,因此為自己種下惡果,反而害了自己。將來他們的城牆倒塌,他們以為堅固的建築,有一天將要被摧毀。

 

 iv.因殘忍致禍 (2:1214)

迦勒底人偉大的建築,動用了許多人力物力,為了蓋建堅固的城牆和宮殿,賠上了很多人的生命。這些浩大的建築物,是用那些人的鮮血換來的,「以人血建城、以罪孽立邑」。巴比倫人以為堅固的,上帝要用火來燒毀它。他們辛苦並殘忍對待那些奴隸而換來的保障,在火焰中將會他為烏有。這是出於上帝,有誰能夠逃避呢?

 

哈巴谷借用先知以賽亞的話(2:12 ;11:9)來,讓世人知道我們是沒甚麼可誇的,上帝才是人類的主。我們要認識祂,明白在天地之間充滿著上帝的知識。我們所學的,所發現的,任何的知識,都只不過是從祂而來的,並且只要細心察看,就不難見到上帝的榮耀。保羅說:「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1:20)」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應該倚靠上帝,不可自高。

 

 v.   因強暴致禍 (2:1517)

迦勒底人向利巴嫩行強暴,又向自己國內的人行強暴,殘害自己的國民。又行詭詐之事,毒害其他的人,並羞辱他們。但迦勒底人有甚麼可誇的呢?他們都是未受割禮的民,他們以木偶雕刻作為他們的神,反而不敬畏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這反而是他們的恥辱。將來上帝要降禍給他們,他們所謂的榮耀,就是他們所倚靠的保障,在神審判的懲罰裡,完全不能發揮任何作用,成為了他們的恥辱。

 

 vi.因拜偶像致禍 (2:1820)

迦勒底人跟其他的外邦人一樣,都有他們的假神偶像。這些偶像都是啞巴,並不能幫助他們。當禍患臨到時,就算人如何叫它們「醒起!」、「起來!」,它們都沒有反應。雖然它們外表華麗,外面包著金銀,但是卻毫無氣息,因為都只是人手所造的。它們並不能帶給人甚麼益處。耶和華是萬主之主,祂的權能,直到地極,一切天上地下的權柄都是屬祂的,因此全地的人都當在他面前肅敬靜默。

 

 II.     先知的禱告及對上帝的歌頌 (3:1–19)

 A.  先知為救贖者的憐憫禱告 (3:12)

藉上帝的默示(異象),先知哈巴谷知道上帝的心意,以信心順服在祂的旨意之下。但先知禱告,求神因著祂的憐憫去施行祂的作為,他為猶大百姓求上帝的憐憫。他知道當上帝的震怒來到時,天地都要因此而震動,沒有甚麼可以抵擋得住,唯有倚靠耶和華,求祂在祂的烈怒中,要想念祂的民,向祂們施憐憫,或許可以減輕猶大人要受的苦楚。

 

 B.   先知對拯救者的讚美 (3:315)

 i.     拯救者的來臨 (3:37)

這裡展示了上帝的大能,亦表明祂是創造天地萬物的主。祂來到之時,是光明的時候,因祂本身就是真光。「他的榮光遮蔽諸天」、「他的輝煌如同日光」,從祂的光中,彰顯了祂的大能,「在其中藏著他的能力」。到時大地都要震動,大山都要崩裂。

 

 ii.   拯救者的勝利 (3:815)

上帝是信實的神,必要堅守祂與以色列列祖所立的約,祂的弓全然顯露,向眾支派所起的誓都是可信的。祂的大能叫日月也要停住。上帝發憤恨通行大地,發怒氣責打列國,都因他們惡貫滿盈,又憑自己的野心去攻擊以色列民。上帝來的目的,是要來拯救祂的百姓,拯救祂的受膏者。受膏者可能指:(1)整個以色列民族,因為他們是上帝的民;(2)或是大衛的王國,因為上帝曾應許大衛,把以色列國永遠賜給他和他的子孫。(代下13:5)(3)或是直接指耶穌而言的,因耶穌是大衛的後裔,並將來的王。(9:2526 ; 4:26)

 

 C.   先知對拯救者的信心 (3:1619)

在這亡國前夕,先知哈巴谷見到上帝所默示他的異象,心裡只有戰兢。因為上帝已將要降臨的事顯示給哈巴谷,巴比倫的入侵,並它以殘暴的手段對付耶路撒冷的人,已經是一個事實,無法逃避。哈巴谷唯有安靜等候災難之日臨到。

 

面對亡國的事實,心情固然悲痛,加上巴比倫人也是殘暴的民,他們的來臨,必然是一場酷劫。但上帝的話成為先知的安慰,因為將來迦勒底人也要為他們的罪受罰。雖然眼前一片荒涼,景象瀟條,「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但因著上帝的應許,從而得到信心,由信心而生盼望,由盼望而生喜樂。靠著上帝的力量,才可以面對人生的挑戰和苦難,在神裡面才能有盼望過每一天。這都是一些飽受逼迫的信徒生命的見證,神的話和祂的應許,成為這些信徒的力量,從他們的堅忍的生命,展示神的作為,讓神的名可以得榮耀。

 

 

參考:

http://www.bible.org/

Matthew Henry's Commentary on the Whole Bible (e-sword)

Albert Barnes' Notes on the Bible

John Gill's Exposition of the Entire Bible (e-sword)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e Encyclopedia (e-sword)

聖經新釋 (道聲出被社)

Cornerstone Biblical Commentary – Minor Prophets (Richard D. Patterson & Andrew E. Hill), Tynd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