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基督徒世界觀——末了的勸勉(雅5: 1- 5: 20

 

經文提要﹕

5: 1-6對一些為富不仁的富足人作出責備和審判的呼聲。他們的富足事實上並不值得讓人羨慕﹐因為神必把他們的所作所為記在帳上﹐並要審判他們。那些在苦難中存心忍耐到底的人反而被稱為有福的﹐他們對未來充滿了盼望﹐和富足人剛好相反。而最後﹐雅各討論了幾項基督徒應有的言行﹐作為結束。

 

B.                財富的運用(5: 1-6

 

大部份人都認為這裡討論的可能是非信徒。和上一段不同﹐這裡雅各並沒有為他們提供出路﹐有的只是責備和審判的信息。從下文看來﹐這些人都是一些剝削工人的地主﹐所行的都是屬世界的典型行為。

 

v.1

富足﹕這裡顯然不是指所有的富足人(參1: 10﹐亦參提前6: 17-18)﹐而是下文所述一些為富不仁、誤用財富的地主。不過聖經裡有極多的經文談及財富﹐在舊約有時甚至把「富人」和「不義的人」當成同義(箴10: 15-1614: 20)。耶穌亦曾多次作出關於財富的教導﹐並警告說財主進天國是困難的(太19: 23)﹐顯然財富很容易成為人的絆腳石。

哭泣、號咷﹕舊約中常被先知用來形容惡人在耶和華的日子來臨審判眾人時的反應。他們遇到的苦難並不是世上短暫的苦難﹐而是神審判時他們所受的刑罰。

 

v.2-3

財物、衣服、金銀﹕財物通常指各種農作物收成。這幾樣都是當時社會用來衡量財富的物件。

壞了、被蟲子咬了、長了銹﹕這幾個動詞都是完成式﹐指這些財物已經失去了作用﹐有可能是指他們已經浪費了這些東西﹐也可能指這些東西在末日審判的時候早已失去作用﹐不能幫助這些人﹐反而「要指責他們的不是」。

吃你們的肉﹐如同火燒﹕代表神審判的結果﹐可能暗示某種損失。

末世﹕指耶穌基督升天後到主再來的一段時間。當時的基督徒都認為主快要來﹐審判快臨。

積儹錢財﹕從上下文來看﹐他們用卑劣的手法賺錢﹐積聚起來﹐不但不幫助窮人﹐更是剝削他們﹐並用在自己的享樂之上。耶穌教訓人要著眼於天上的財寶(路12: 3316: 9)﹐這並不是說儲蓄不對﹐而是世上的財物必須用在有意義和永恆價值的事上﹐而非浪費掉。

 

v.4

雅各對這班富足人的第二個指責非常明顯: 他們虧欠了為他們工作的工人。當時這班人非常貧乏﹐很可能需要每天的工錢來維持生計。舊約多處地方提及不能拖延或虧欠工資(申24: 14-15﹐利19: 13﹐瑪3: 5)。像創4: 10亞伯的血向神哀告一般﹐雅各用了類似的比喻﹐說明這位大能的神、萬軍之主必要為他們伸冤。

 

v.5

享美福﹐好宴樂﹕從上下文看可以明白這裡是指追求自己私慾的滿足而對其他人漠不關心﹐這是屬世界(短暫、只限今生)、自我沉迷的生活。

宰殺的日子﹕可有兩種意思:

·         指審判的日子臨近﹐回應「末世」的討論﹐暗示富足人在神面前就像待宰的羔羊一樣。

·         指那些窮人在富人面前像被宰的羔羊一樣。在富人逼害那些窮人的時候﹐他們還是掛念著自己的享樂。

 

v.6

定了義人的罪﹕指無辜的人﹐這裡可能仍然是指那班受地主迫害的工人。「定罪」是法庭的用詞﹐因此這班富足人甚至可能利用法律程序去壓榨窮人來聚斂錢財。

不抵擋﹕指窮人不作出抵抗(參太5: 39﹐羅12: 14)﹐或無法抵抗。

 

C.                耐心等候(5: 7-11

 

雅各再次用「弟兄們」的稱呼﹐顯示他把目標轉回信徒身上。信徒遇到迫害時應該怎麼辦呢﹖不是報仇﹐或是拼死反抗﹐而是忍耐﹐盼望審判主的再來。這一段一共出現6次忍耐的字眼﹐四次是makrothym為字根﹐通常指對人或對事時所需要的忍耐﹔兩次是hypomon﹐指人面對困難的還環境時堅強、剛毅的態度。雅各顯然並沒有刻意分開這兩個字﹐反而彼此互用。

 

v.7-8

原文有「所以」兩個字﹐表示這段的討論和上文有關。他們的忍耐可能是針對富足人的壓迫。富足人完全無視將來的審判﹐沉溺在罪中﹐貧窮人卻盼望主的再來和審判﹐從中得到力量。

直到主來(parousia)﹕「到來」、「臨在」這個希臘字在新約中多次使用﹐已經和「主再來的審判」(太24: 37, 39﹐帖後2: 8)及「解救聖徒」(林前15: 23﹐帖前2: 19)等意思融合。

秋雨春雨﹕原文是「早雨晚雨」。這是當地一帶常用的字眼(亦參申11: 34)。巴勒斯坦一帶很乾旱﹐雨季通常在10-12月和3-4月之間﹐對農作物的生長很重要。農夫必須忍耐等候這些雨水來臨才能有收成﹐才能維持生計。

主來的日子近了﹕指主再來隨時可以發生。沒有人知道主來的確切日期(可13: 32)﹐但顯然整卷新約關於主再來的信息都是要信徒儆醒﹐因為我們都活在主隨時會回來的世代(末世)。

 

v.9

彼此埋怨﹕人的天性喜歡把環境的不如意怪罪在他人身上﹐不難想像當時受苦和受迫害的基督徒會發生這種情形。但這種埋怨卻許多時與事實不乎﹐更不是忍耐的態度﹐會招來神的審判。

站在門前﹕參太24: 33﹐啟3: 10。信徒不但期待神審判惡人﹐也要自守﹐因為神亦審判信徒。

 

v.10-11

眾先知都要奉神的名說話﹐往往他們都是首當其衝面對迫害。約伯的故事更是受苦的典型(參約伯記)。他們受苦不是做錯甚麼﹐卻默默忍耐﹐不埋怨﹐仰望神。這種忍耐顯然蒙神所喜悅。耶穌基督也用類似的教訓鼓勵門徒面對迫害(太5: 12)。

 

主給他的結局﹕原文沒有「給他」兩字﹐而且「結局」也可譯成「目的」﹐因此這一句除了解釋為約伯最後得到了完滿結局之外﹐也可以解釋為神在這些事上所要達成的最終目的。不過﹐前者和之後作者想要表達神憐憫的主題配合較好﹐為大部份人接納。

我們知道除了約伯外﹐許多的先知到最後都似乎沒有得著「福氣」﹐甚至為主殉道。因此這裡不能斷定任何人在忍受苦難後都會得著物質或壽命的獎賞﹐但天上的冠冕和各種的福氣卻是神的應許(參1: 12﹐太5: 10)。

 

D.                禁戒起誓(5: 12

 

v.12

最要緊的(在這一切之上)﹕這並不是和上文所描述的問題比較輕重﹐而是「十分重要」的意思。隨便起誓可能也是當時常見的問題之一。

不可起誓﹕這裡和耶穌在太5: 34-37的教導很相似。要討論這個問題必須留意以下幾點﹕

·         起誓本身並不為律法所禁止(申6: 13﹐利19: 12)﹐神自己也起誓(希6: 17)﹐保羅亦多處有類似誓言的言論(羅1: 9﹐林後1: 23﹐加1: 20)。

·         從太23: 16-22可看出當時對誓言的謬誤﹐許多人更是隨便起誓﹐藉此取信於人﹐事實卻可能是欺騙了人。因此耶穌和雅各的教訓極可能是針對誠信的問題。人要誠實﹐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根本不用發誓。

因此﹐在法律的要求下發誓理應可以(當然不能發假誓)。但平常談話則不宜起誓﹐也不用起誓﹐否則很容易會落在審判中。

 

末了的勸勉

 

A.                禱告與醫治(5: 13-18

 

v.13-18的主題明顯是禱告﹐幾乎每節都有提及。在面對各種苦難﹐禱告是基督徒有效的武器﹐特別是「義人」的禱告更有功效。禱告能讓信徒無論何事都對準神﹐按神旨意行事。

 

v.13

受苦﹕要禱告。這不一定是要求苦難被挪開﹐而是求神賜智慧和能力(1: 5)去面對困難。

喜樂﹕參1: 3。即使在困苦裡也可以有喜樂﹐但這種喜樂的來源是神。信徒在歡樂時可能更需要提醒自己﹐不要忘記這是神的恩典。

歌頌﹕唱詩讚美神﹐這事實上亦可算是一種禱告。

 

v.14

長老﹕保羅、彼得、雅各都提及這個職份﹐顯然是新約教會中一個普遍的職份。從使徒行傳和其他教牧書信看來﹐長老都是靈性比較成熟﹐並負責牧養和監察教會屬靈的情況﹐可能與今日的牧師有點相似。他們是教會的屬靈領袖﹐並且比起其他人應更明白神的心意﹐有更大的信心。這可能是邀請他們代禱的原因。

奉主的名﹕表示這行動帶著主的權柄﹐按主的旨意和能力去做。

抹油﹕新約中只有在可6: 13提到過抹油﹐也沒有清楚解釋原因。一般認為有兩個可能﹕

·         油在古代是很一般的藥品。當時可能有被毆打的信徒﹐需要抹油來醫治。亦有人認為這可能代表醫藥。

·         這是一種象徵性的行為﹐象徵病人被分別出來﹐蒙受到神特別的關注。這好像舊約君王和祭師用油膏立一樣﹐當中油並沒有提及到有醫藥的作用。

為他禱告﹕原文是「在他之上禱告」﹐這可能是指身體的位置﹐也可暗示按手在他身上(參太19: 13)。

 

v.15

出於信心的禱告﹕無論抹油的意義為何﹐這裡的重點是禱告﹐而有能力的禱告顯然要藉著信心。真正的信心必然從神而來﹐能清楚明白神的旨意﹐並深信祂能成就。但神不一定會醫治所有的病(參林後12: 7-9)﹐亦代表這種「得醫治」的信心未必會每次都存在。

若犯了罪﹕不是所有病都是因為罪(參約9: 2-3)﹐但也有因為罪而導致的疾病(可2: 1-12﹐林前11: 27-30)。v.16暗示認罪悔改是必需的﹐而該信徒尋找長老代禱亦可能表示他有悔改的意思。

 

v.16a

作者轉而把這個禱告和認罪的責任放在所有會眾的身上﹐顯示出得醫治並不是因為長老﹐而是因禱告、認罪和信心。

得醫治﹕這個字經常用於指身體健康的康復。雖然有人認為這一段談論的可能是指靈性上的醫治﹐但這個字顯示這裡關注的應該包括身體的醫治。

 

v.16b-18

義人﹕通常指蒙主寶血救贖的人﹐但從上文一直的討論﹐這些義人顯然是信靠主﹐全心全意跟從神的人。

以利亞﹕作者用了舊約中頗受猶太人喜愛的先知以利亞來證明v.16b的宣稱。他稱以利亞為「與我們一樣性情的人」(意思是大家都有相同的人性)。因此有能力的禱告並非是一些特別人物的專利。

懇切禱告﹕原文是「在禱告中他禱告」﹐形容他那極為熱切的禱告。

 

B.                使人回轉(5: 19-20

 

到了最後﹐儘管他們當中有許多人是心懷二意﹐追求世界的享樂﹐或是只有沒行為的信心﹐雅各還是建議每個基督徒要盡力挽回這些人。這是靈魂生與死的問題﹐必須重視。

 

v.19-20

失迷真道﹕這真道可能指一切和福音有關的真理﹐是頭腦的認信加上正確的行為﹐不是單指基督教的教義。失迷是「漂流者」的意思﹐指偏離了真道。

遮蓋許多的罪﹕指神的赦免。最簡單的解釋是那個回轉的人的罪得到赦免﹐但由於文法上模糊不清﹐這也可以指那個使人回轉的人蒙神的赦免﹐這也是有聖經根據的(結3: 21﹐提前4: 6)。

 

 

思考應用﹕

·        基督徒不應忘記一個事實﹐就是耶穌基督會再來審判所有的人。那些多行不義﹐驕傲﹐把享樂放在第一位的人固然在世快意一時﹐基督徒的忍耐卻是最終的勝利者。因此我們需要經常提醒自己要順服神﹐抵擋魔鬼和親近神。也要小心運用自己的財富﹐為天上的財寶籌算﹐而並非浪費在宴樂當中。

·        面對各種環境﹐基督徒靠著神的話語和禱告乃致勝之道。神是一位滿有憐憫的神。祂不是隨意把我們丟在各種困難和苦況當中讓我們自生自滅﹐而是要我們得著更大的好處(1: 4, 12)。祂也要我們學習凡事專心倚靠祂﹐以祂和祂的事為念﹐這才是真正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