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雅各書1: 19-27, 2: 1-7 -- 真信仰與行為 (I)

 

經文提要﹕

19節利用「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來連貫上下文﹐而這裡開始了新的一段關於聽道行道的信息。雖然聽道行道這個道理可以應用到很多地方﹐在這兒承接上文還是可能針對如何面對試煉而說的。特別可能是那些因試煉埋怨神﹐甚至開始偏離真道的基督徒。雅各提醒他們要聽道、除去污穢、並要行道。這道不只是福音的道理﹐而是神使人歸正的話(提後 3: 16,17)。最後雅各舉了三個實質的行動和一個實例來說明何為聽道而行道。

 

 

A.                小心言語和怒氣(1: 19-20

 

既然我們知道神是美善的﹐祂只為我們帶來好處。即使是試煉﹐也是有祂自己的美意。那麼﹐我們便不要急著反駁神的話﹐甚至對神發怒。

·         一個基督徒﹐應該抱著一個謙虛的心和一個隨時聆聽的態度(v. 19)。文中的結構明顯表示我們不是要聽別的﹐而是神的話語。

·         不急於說話在聖經中也是一種智慧(參傳5: 2﹐箴13: 3)﹐因此這兒的教訓亦可應用到日常生活當中﹐而面對神和祂的說話就更該如此。

·         這裡也代表我們要聽我們的弟兄姊妹按聖經教導的規勸﹐不要存著一種自以為有理的態度。

·         這一段是連接上文關於試煉的。遇到試煉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心灰意冷﹐以為是神試探我們﹐但作者以積極的一面(聽道)和消極的一面(別輕易反駮、發怒)規勸我們。

 

v.19

知道﹕這一節的首句有兩種翻譯方法。首先﹐這可以譯成一個命令﹕「那麼﹐你們要知道(以下)這些事」﹐意思是要讀者留意以下的教訓。另一個譯法則是﹕「因此﹐你們既然知道(以上)這些事」﹐那麼上文的描述就成為下文的起因。從文法和連貫性來看﹐第二個譯法比較合理(和合本、KJV)﹐但也有很多譯本採用第一個翻譯(NIVESV)﹐這一段看來就比較像是一個獨立的教訓。

快快的聽﹕「快」這個字可以形容速度﹐也可以有輕易、隨時的意思。這裏形容一個隨時可以聆聽的態度。

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同樣﹐「慢」這個字就代表不隨便、不輕易的意思。

 

v.20

不能成就神的義﹕指神的公義作為﹐乃是要透過信徒的信心和行為所成就的。不受控制的怒氣卻只會令人遠離神不能活出神所要求的義。這裡必須按上文下理解釋﹐並不是發怒一定不對(參弗4: 26﹐但這裡發怒的對象是神﹐或是因著試煉而對祂的話產生懷疑。再一次﹐「慢」字是個重點。

 

 

 

 

 

B.                願意行道      (v.21-27)

 

聽道十分重要。許多人就是發怒、心硬﹐聽不進去神的話。但是﹐除了聽道外﹐還要行道才可以。這一段作者用了一個照鏡子的比喻﹐提出只是單單聽道而不行﹐就像聽了就忘記了﹐完全沒有用。反之﹐聽道而行道則必然得福(v.25; 另參路11: 28)

 

v.21

脫去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這一句反映出第1920節的說話和怒氣都和污穢、邪惡有關。(盈餘意思是花樣多、勢力普及作者要求讀者先察看自己的內心。這也表示我們聆聽神話語時亦需潔淨自己。

溫柔﹕謙卑﹐順服的心態。

領受栽種的道﹕不是指他們從未聽過﹐而是指真心接受﹐並要遵行(v.22-25)。道是早已經栽種在他們的心裡了(參耶31: 33

救你們靈魂的道這「栽種的道」和那「救我們靈魂的道」是同一個﹐乃是從神而來的真理。從上文下理來看﹐這並非指救恩﹐而是指能改變他們屬靈生命的神的話。

 

v.22

欺哄﹕數學上的術語﹐指計算錯誤。以為單單聽了道就有用的是算錯了﹐只是自欺。(參太 7: 24-27

 

v.23-24

觀看鏡子原是為了改正臉上不妥的地方﹐即使看得多仔細﹐若不馬上按所看到的改正﹐反而離開忘記了﹐就只是白看。

 

﹕原文這個字有仔細觀察的意思﹐不是單單只看一兩眼。

 

v.25

這一節和23-24節成對比﹐和22節所說的行道互相呼應。

 

這裡提到的律法﹐解經家有不同的意見。有認為這律法是指福音﹐這也無可厚非﹐畢竟福音是成全律法的一個最重要的部份。但從前後的討論﹐以及整卷經文和登山寶訓(太5-7章)許多的教訓相似﹐看出這裡的律法更可能是指到耶穌基督的倫理要求。由於福音的緣故﹐我們可以做得到這些要求﹐並且必須順服。這些要求基本就是舊約的倫理要求﹐也就是舊約的律法。但各種舊約禮儀卻顯然不是雅各所關心的題目﹐反而雅各責備那些單有外表的虔誠(禮儀)而沒有信心行為的人(v. 26)。

 

全備﹕完全。舊約曾稱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詩19: 7)﹐這是人面對神和人﹐彼此交往時最完全的道路。

使人自由的律法﹕舊約通稱神的道為律法﹐使人自由是叫人不再受罪捆綁的意思(羅6: 14-16有類似的描述)。按上文﹐這也可引伸叫人不受試煉的困擾而埋怨得罪神。

時常﹕必須要持續去做。

得福﹕參考1: 1211: 28

 

v.26

這裡雅各舉了兩個例子﹐說明何為真正的虔誠。這一方面為上面所提到的聽道行道的道理作為例子﹐另一方面也為下文關於偏待人的事作了引子。兩個例子一個是反面的﹐指出外表虔誠的人似乎正在行道﹐其實並不。一個正面的例子基本上就是神從舊約起初就告訴祂子民的要求。神對人的要求並不是會說屬靈的話語﹐而是要照顧有需要的人﹐並且不跟從這個世界﹐反而說話的人(特別是作教導的人﹐參第 3章)需要特別注意控制自己的舌頭。

 

虔誠﹕指一個宗教的「模樣」。每個宗教都有一些禮儀、敬拜模式、說特別的屬靈詞彙。虔誠這裡指進行這些儀式的外表行為。這當然可以是真實的﹐但也有人只是裝出來。

勒著自己的舌頭﹕可能是指一些空會說「屬靈」話的人。由於後文談及教導的事奉和舌頭的問題﹐故也可能是針對一些教師﹐他們隨私意說話傷害人或教導似是而非的道理可能是當時很嚴重的問題。明顯地﹐真正虔誠的人必然會控制自己的發言。

 

v.27

看顧﹕也有探望的意思。關懷有需要的人﹐這從舊約開始就是神對虔誠人的要求(詩68: 5﹐賽1: 10-17

不沾染世俗﹕參羅 12: 1-2﹔不要跟從世界的價值觀。

 

 

C.                實例﹕公平待人(2: 1-7

 

從雅各所用的篇幅以及討論看來﹐「按貧富而偏待人」這件事極可能是當時基督徒所面對的切身問題。雅各利用兩個論點去證明這種態度是「惡意」(v.4)的﹕a) 神自己對富人和貧窮人的態度(v.5-6a)﹔b) 神在律法上對人的要求(v.8-13)。

 

v.1

榮耀的主耶穌基督﹕整卷雅各書這是第二次提到耶穌基督。耶穌是主﹔新約用到這個「主」字時通常都表示耶穌的神性。祂更是榮耀的主(參林前2: 8)﹐是整個信仰的中心。似乎作者暗示不按外貌待人才與這個滿有榮耀的信仰匹配。

按著外貌﹕看表面的意思﹔指按著人外在的因素去判斷人或用特別的態度待人﹐這包括財富、樣子、衣著、學識等等。

 

v.2-3

這裡舉了一個實例。按當時的習俗﹐戴有金戒指代表那人的地位和財富。而一般只有初次到教會聚會的人才會得到接待﹐被帶到合適的座位。這裡所描寫的富人和貧窮人甚至未必一定是信徒﹐作者也並非批評他們的衣著是否合適﹐而是接待他們的人(應該是教會的信徒)根據他們衣著所表現的態度。

 

會堂﹕會堂是猶太人聚集敬拜神的地方﹐這裡可能是指這班猶太基督徒聚會之地。

華美﹕閃亮發光的意思。

坐在這好位上﹕也可譯「請好好坐」﹐表示一個恭敬友好的態度。猶太人的會堂當中亦的確有好位(參可12: 38-39)﹐只是這基督徒聚會的地方未必會分得很清楚

坐在腳凳底下﹕腳凳是很矮小的椅子用來承托著腳﹐底下不可能坐人。這可能是比喻腳凳旁的地下。

 

v.4

偏心﹕這個字原文有很多用法﹐基本上是「刻意區分」的意思(參徒11: 1215: 9)。﹐可以表示那些人在眾人中間把人分門別類﹐也可指他們內心產生分裂﹐在兩種價值觀之間搖擺不定。當然﹐這個字亦常用來形容歧視、偏心的態度。

用惡意斷定人﹕原文直譯是「成為帶有惡念的審判者」﹐這指出「偏心」、「按著外貌」等都是罪。他們不但自以為是地判斷人﹐而且判斷的標準錯誤。

 

v.5-6a

按外貌待人其中一個不妥的地方就是這和神的價值觀互相違背——神並沒有偏待人﹐更不會按外表待人。最令人吃驚的是﹐這種偏心甚至不是人一般應有的價值觀﹐因為逼迫他們基督徒的以及褻瀆他們所信之神的﹐正是這些有錢、有權勢的人。對比神不偏待人的原則﹐雅各明顯斥責那些羞辱窮人的人﹐顯然這是一個曾經發生的事實。

 

揀選世上的貧窮人﹕這是類似耶穌在登山寶訓的教導(太5: 3)﹐這並非指神揀選是因為他們貧窮﹐貧窮這個字在新約泛指在錢財上缺乏﹐但卻靈性上敏銳的人。耶穌也明顯沒有棄絕富有的人(參可10: 23-27)。顯然﹐對神來說﹐一個人對神的信心和愛心比起他的財富要重要得多。

 

v.6b-7

富足人﹕這些並不是指富足的信徒﹐甚至未必是v.2來參與聚會衣著華麗的人﹐而是曾經在過去逼迫信徒的人。

那些信徒受逼迫的情形仍然歷歷在目。顯然﹐那些逼迫他們的人無論是之前的猶太人或之後的希律﹐都是有財有勢之人。作者對一班屬主的人竟然對逼害他們的同一類人獻殷勤感到不解﹐從此處也可看出金錢對人所作出的捆綁實在很大。

褻瀆﹕言語上的謾罵﹐毀謗。

尊名﹕指主耶穌基督的名。

 

 

思考應用﹕

·         我們需要認真聽神的道﹐亦需要行神的道﹐若要蒙福﹐這兩樣缺一不可。我們固然已經得了神的恩典﹐不再因我們的罪而死亡﹐但這並不表示就不用行律法(不行律法即犯罪)﹐要知道這是一個全備﹐令人自由﹐對人有益的律法。

·         按別人的外貌、財富等偏心待人絕對不是神的心意。這裡只提到貧富的一例(也是很現實的一例)﹐事實上我們很多時候會按對別人的好感而產生偏見﹐必須多多留意﹐不要自己作審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