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慈運理、加爾文與重洗派

時代五《近代教會(1)﹕改革及奮鬥(主後1500–1700年)》第二課

參考:課本第25-7

13.1  慈運理在瑞士

†        13.1.1  慈運理Ulrich Zwingli (1484–1531) 加入宗教改革

·         生平在瑞士﹐慈運理(1484-1531)沒有跟隨馬丁路德﹐但在福音的問題上得出同一結論。他在蘇黎世成為了一位聖職人員 [1518]﹐並抨擊教宗制度被濫用。他寫了《六十七條信條》 [1523] 來總結他的教義﹐譴責羅馬天主教內一些不合聖經的作為。他得到蘇黎世市議會的支持﹐實行了改革。

·         改革宗成立慈運理派的勢力(德文教會)以及加爾文派的勢力(法文教會)聯合起來﹐創立瑞士改革派教會。

†        13.1.2  慈運理的神學

·         聖經慈運理堅持聖經是最終的權威。我們在沒有人教導之下亦可以明白聖經﹐因為聖靈會光照我們﹐讓我們在祂的光中看得見神的話。

·         理智慈運理覺得教義不會和理智相違背。

·         洗禮他為嬰兒洗禮辯護﹐因為這是神所立的約臨到全家的標記。

·         聖餐餅和杯只是屬靈事實的一個表記或表徵﹐用來象徵基督的身體和血。聖餐乃是一個獻上感恩的紀念儀式。

o         馬堡談判Marburg Colloquy路德和慈運理在馬堡會面 [1529] 希望解除分歧。15個議題之中的14個他們都取得了共識﹐唯獨他們不能同意到底基督在聖餐當中以甚麼形式存在。

†        13.1.3  布沙Martin Bucer (1491–1551)—加爾文主義之父

·         生平布沙是一位多明尼修士。他聽到馬丁路德的教導後就立刻改信了改革派。他後來成為了斯特拉斯堡內的首領﹐這也是當時宗教改革的主要中心地點。之後﹐他到了劍橋教學。

·         影響在劍橋﹐他透過卡拉馬影響了英國的宗教改革。他在聖餐上的觀點影響了加爾文。他也設立了小組作屬靈教導之用。

13.2  加爾文John Calvin

†        13.2.1  加爾文一生 (1509–1564)

·         生平加爾文為法國人,在巴黎修讀神學﹐並且對改革派的教義非常熟悉。他透過對聖經的研讀 [1532]﹐同意改革派的思想。由於受到逼迫而搬到了瑞士居住﹐後來在日內瓦成為了改革運動的領袖 [1536]。加爾文在當地市政府內很有影響力﹐教會甚至可以監督城中社群在神學和道德學方面的教導。改革派信徒從歐洲各地蜂擁來到日內瓦學習。

·         《基督教教義》Institutes他開始寫下一個基督徒信仰的概要﹐為了要把改革派的許多觀點整理成為前後連貫和完整的記錄﹐稱為「基督教教義」[1536]。這本著作在他一生之中經過許多次的修改﹐最後的版本於1559年完成。它對後來在系統神學的研究上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        13.2.2  加爾文的神學

·         聖經加爾文強調聖經的權威﹐它應該是所有教義的來源﹐因為它的作者就是神。

·         預定論加爾文跟隨奧古斯丁的論調﹐強調神的主權。他相信神已經預定了一些人會得救﹐而另一些人則被預定毀滅(雙重預定論)。

·         稱義馬丁路德的神學基本上被稱義方面的教義所覆蓋。相對來說﹐加爾文在稱義和成聖的教義上取得平衡。

·         聖餐加爾文選擇了馬丁路德和慈運理的中間路線。他贊成基督確實會在聖餐中臨在﹐不過是以靈的形式﹐故此這也不只是一個表徵。

†        13.2.3  加爾文的影響

·         《海德堡要義問答》Heidelberg Catechism [1563] 這是德國改革派教會一致公認的信條。

·         加爾文主義的擴展響應加爾文主義的教會在荷蘭、蘇格蘭、匈牙利和法國等地被設立。

13.3  重洗派Anabaptists

†        13.3.1  重洗派信仰之特點

·         官方改教者Magisterial Reformers﹕路德和慈運理被稱為官方改教者,他們的目的並非是為了建立一個新的教會﹐而是要改革舊有的國立教會。

·         激進改教者Radical Reformers﹕這些人渴望有一個完全的改革﹐並且他們反對國立教會的理念。

·         不同的派別﹕重洗派可分為三派﹕[1] 聖經重洗派﹕他們完全依靠聖經的權威﹐並強調政府和教會之間不能夠彼此影響。例如在荷蘭的門諾會、在美國賓夕凡尼亞的阿門弟兄會 (Amish Brethren)和英國的普遍浸信會。[2] 群居重洗派﹕他們主張信徒應和世界分隔﹐並住在特別的群居地。當中的代表有黑特會信徒。[3] 革命重洗派﹕他們基於末世論,相信屬神的人必須藉著武力建立神的國。當中的代表有敏士塔革命者

·         重洗派的信仰這個名稱的意思是「重新受洗者」﹐他們的信條和其他的改革者很相似。他們確信唯獨聖經是所有教義的最終標準。他們一些較為獨特的信仰包括﹕

o         [1] 反對國立教會教會和社會之間必須有一個鮮明的對比。基督教信仰必須是自由和自願的﹐不能夠被人強迫。

o         [2] 反對嬰孩洗禮他們堅持基督教信仰是一個個人的決定。

o         [3] 和平主義根據登山寶訓上字面的解釋﹐基督徒只能夠是和平主義者。

o         [4] 會眾制管治他們支持一個以會眾組成的教會管理制度——每群會眾彼此之間皆獨立。

†        13.3.2  運動之開始

·         開創蘇黎世一群人稱他們自己為「弟兄們」,慈運理不贊同他們的信條﹐他們就彼此施洗 [1525](並非浸禮﹐雖然之後浸禮成為了標準)。他們由布拉諾Blaurock, 1491–1529和格利布Grebel, 1498–1526所帶領。

·         受逼迫他們相信政教分離﹐和絕對的和平主義﹔他們反對起誓、從軍、以及反對強迫人接受信仰。他們被認為是對當時社會秩序的威脅﹐因此在歐洲大部份地方遭受極嚴厲的逼迫。皇帝查理五世甚至下了正式諭令要殺掉他們 [1528]

·         施來泰信條Schleitheim Confession [1527]﹕這信條為重洗派領袖寫成

†        13.3.3  革命重洗派

·         激進化由於受到逼迫﹐一些重洗派教徒轉而投向較激進的信仰﹐他們支持以暴力進行革命。

·         敏士塔革命Mόnster Rebellion﹕他們佔領了敏士塔城 [1535],但最後失敗。

†        13.3.4  重洗派後期

·         門諾會信徒Mennonites西門斯門諾1496–1561是一位荷蘭的天主教神父﹐他後來成為了一位重洗派的信徒[1536]。他的跟從者被稱為門諾會信徒。他們中間有一些人居住在非常緊密的社群之中(群居地)﹐甚至到今日也一樣。

·         黑特會信徒Hutterites有另一派稱為群居重洗派信徒﹐他們在德國由黑特雅各1500–1536所領導。

·         遷移﹕逼迫令他們迫於無奈分散在歐洲﹐並移居到世界的其他地方。

·         繼承者﹕重洗派的一些信仰今日仍存留於浸信會、公理會、和貴格會中

應用

[1] 珍惜我們的傳統

健全的神學成為教會堅固的根基。

[2] 感激神的保守

神興起許多改革者﹐像慈運理、加爾文、布沙、化魯等﹐他們既是有實力的領袖﹐也是卓越的神學家。

[3] 避免過去的錯誤

路德和慈運理因為在聖餐中神是否真正同在的問題上而爭論﹐結果沒有彼此合作﹐這是一個錯誤。

[4] 應用我們的知識

關於聖餐和預定論的問題上確實有許多不同的看法﹐但這些不應成為教會分裂的原因。

[5] 跟隨昔日的聖徒

那些擁有卓越教授能力的領袖﹐像慈運理、加爾文、布沙、西門斯等﹐他們在宗教改革產生了巨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