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創世記 12—50: 導論

名稱

創世記是猶太人稱為「五經」(Pentateuch)的「律法書」(Torah)的第一卷。英文書名(Genesis來自拉丁文武加大譯本,意思是源頭、誕生、或世代。「來源」可能是最好的翻譯。

這本書有關來源,包括地球創造的來源、人類的來源、文化和制度(例如婚姻)的來源、罪惡和救贖的來源,也集中描述一個被神揀選的家庭,如何成為為世界帶來祝福的媒介。這本書的重要性在於它是神全盤啟示的基礎。

結構

整卷書清楚地分為11個段落每一個段落都有同一個希伯來文詞語(elleh toledot)作為分界在創世記共出現了10次。這個詞語可譯作「這是某某的故事(或歷史)」,或是「這是某某的後代(或世代)」。它出現在2:4 有關天地﹔5:1 —亞當﹔6:9 —挪亞﹔10:1 —挪亞的兒子﹔11:10 —閃﹔11:27 —他拉﹔25:12 —以實瑪利﹔25:19 —以撒﹔36:1 —以掃﹔37:2 —雅各。

整本書最明顯的分部就在第1—11章和第12—50章之間。最初11章是關於太古時代的歷史,而最後39章則是關於族長時代的歷史。第一部份描寫人漸漸和神分隔,第二部份則描寫神透過亞伯拉罕和他後代的順服,解決人和神分隔的問題。第1236章講述以色列國的三個「族長」的故事:就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第3750章講述雅各兒子的故事,主要人物是約瑟。

作者與寫作年代

直到18世紀為止幾乎沒有人會質疑創世記的一致性。對於歷代猶太教的拉比和學者,及基督教會的學者來說,創世記是一本摩西著作有一致性的作品,寫於主前15世紀(約主前1450–1410年)。寫作時間可能是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前後(出埃及約為主前1446年)。這種看法現在被形容為「傳統觀點」。

18世紀中葉開始,學術界接受了新的「批判性觀點」,主張創世記(a)不是一致性的作品,(b)不是摩西所著作。直到19世紀末,這觀點壟斷了整個學術界。不過,在最近50,學術研究發現了新的証據,都和批判性觀點相違背,反而都支持傳統觀點。

無論學術界有何爭論,重要的是聖經一致支持摩西是創世記的作者,甚至包括耶穌自己。當然,以摩西為作者並不排除摩西會利用更早期的文獻作為他寫作創世記時的參考,但摩西寫作時在神的引導下,他不會從這些文獻中採納錯誤的資料

底本假設:對創世記的攻擊

17世紀開始,有學者攻擊創世記的「內在不協調性」,一些人批評說摩西不是創世記的作者,只不過是一個「編者」,從早期不同的文獻中抄錄成書。原因是神的名字在創世記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名稱,有時是「耶和華」(Yahweh),有時則是「伊羅謙」(Elohim)。

19世紀,一些學者製造了一個假設,名為「底本假設」(亦稱為JEDP假設),說創世記有不同的來源,在1878年提出。這假設直接攻擊聖經的準確性

不過,自從1960年以來,很多學者否定「底本假設」,具體的語言學考古學的証據支持摩西是作者,它們完滿地回應了對創世記兩種主要的攻擊:就是一致性作者的問題。在今天,支持摩西為作者的傳統觀點為更多人接受,在正統教會中再成為權威性理論。

創世記下半部的主題和重點

主題就是一本書最高的思想,將所有故事連起來。創世記第二部份的主題是應許。這應許有三部份:土地、後代(子孫)、和祝福(和別人的關係)。

重點就是在整本書常常出現的鑰字或思想,包括:

[1] 兄弟的對抗:亞伯拉罕對抗哈蘭的兒子羅得,以撒對抗以實瑪利,雅各對抗以掃,雅各對抗拿鶴的孫拉班,約瑟對抗他的哥哥們

[2] 欺詐:亞伯拉罕和以撒為了妻子說謊,利百加幫助雅各欺騙以撒,雅各欺詐以掃,但自己被拉班欺詐,雅各被兒子們為了約瑟欺騙,約瑟在相會前欺騙他的兄弟

[3] 孤立和分離:亞伯拉罕(和羅得)、雅各和約瑟都和祖先的家人分離。這重點隨着故事的進展越來越重要。分離的後面是復合,包括:亞伯拉罕和他拉的家因以撒和利百加的婚姻而復合,雅各和舅父拉班的女兒的婚姻而復合。

此外,亞伯拉罕在迦南地自稱是孤立、異鄉人、陌生人(創23:4; 11:13),意思是一個暫時寄住外國人。以撒和雅各(和以掃)也被形容為在迦南地寄居的異鄉人(創28:4; 35:27; 37:1; 36:7)。同樣,基督徒也看自己是這個世界的客旅,正向着永恆的天家進發(彼前2:11)。

聖經中的交叉平行

舊約聖經有很多地方以「交叉平行」的型式構建,這是一種文學的手法,通常在修辭學內出現,目的是使辯點更有平衡和更有力。方法是:在有同一主題的幾段中,作者故意將內容排列或構建成一個平行的結構。例如:將六段排列成一個「A—B—C—C’—B’—A’結構,其中AA’有相似的內容等等。通常只對學者對這些結構有興趣,所以在這科目內,只會提到三個「交叉平行」,就是亞伯拉罕、雅各、和約瑟一生。

應用

·         神的應許是為全世界所有人安排的,但只有願意接受神白白的禮物(救恩和永生)的人才可以獲取這些應許。

·         欺詐是本書的重點之一,功課是:雖然人利用自私的欺詐方法,但神賜福給人的目標仍然達到。但是,欺詐者被人欺詐,而且往往有更嚴重的後果。「欺詐者被欺詐」的模式和欺詐後帶來的痛苦應該成為自私欺詐者的鑑戒。

·         在過去幾個世紀,很多學者和批評者攻擊聖經,很多人預言聖經會喪失它的可信性。但是,直至今天,還沒有任何確實的証據証明聖經任何部份有錯誤,億萬人仍然完全相信聖經是神的話語。